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2:08

  本文关键词: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化学沉积 微、纳米碳球 二氧化锰 超级电容器


【摘要】: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大、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消费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于超级电容器而言,电极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决定整个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因而探索并开发新型电极材料及制备材料的新方法非常关键。本论文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原料,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微、纳米尺寸的球形碳颗粒,并对其进行热处理改性;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与KMnO4反应,制备了表面嵌有Mn02纳米微粒的“芝麻球”型复合材料。并对上述几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微、纳米碳球的制备: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碳源,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超声混合后作为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以抛光铜片为阴极,在其表面得到了碳材料。采用SEM和Raman,系统研究了碳源浓度、沉积电压和沉积时间对产物形貌及其组成结构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及TEM对制备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为含有杂质官能团的无定形碳微米球和具有“洋葱”结构的碳纳米球。在N2保护下,经900℃热处理后制备了石墨化的碳微球材料。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的电极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逆性和充放电效率,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比容量为122.4F/g。在1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02.4F/g。(2)二氧化锰/碳微球的制备:采用自制的碳微球粉末还原KMnO4,在碳微球表面嵌入纳米MnO2微粒,从而制备了“芝麻球”形的MnO2/C的复合电极材料。采用SEM和Raman,系统探索了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和组成结构的影响。并采用TG、FTIR、XRD及TEM对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组成结构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嵌入纳米MnO2微粒后,电极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容量性能,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比容量为145.5F/g。在1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28.3F/g。
【关键词】:电化学沉积 微、纳米碳球 二氧化锰 超级电容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TB33;TM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碳材料11-13
  • 1.1.1 碳材料的类型和特点11-12
  • 1.1.2 碳微球电极的研究进展12-13
  • 1.2 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13-14
  • 1.3 超级电容器14-18
  • 1.3.1 超级电容器简介14
  • 1.3.2 超级电容器的类型和特点14-17
  • 1.3.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7-18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8-20
  • 1.4.1 选题意义18
  • 1.4.2 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表征方法20-26
  • 2.1 实验试剂及材料20-21
  • 2.2 实验仪器21
  • 2.3 物理性能测试21-23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1-22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2
  • 2.3.3 拉曼光谱(Raman)22
  • 2.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22-23
  • 2.3.5 X射线粉末衍射(XRD)23
  • 2.3.6 热重分析(TGA)23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23-26
  • 2.4.1 循环伏安(CV)23-24
  • 2.4.2 恒流充放电测试(GCD)24-26
  • 第3章 微纳米碳球的制备和表征26-45
  • 3.1 引言26-27
  • 3.2 实验部分27-28
  • 3.3 结果与讨论28-41
  • 3.3.1 NMP浓度的影响28-31
  • 3.3.2 沉积电压的影响31-34
  • 3.3.3 沉积时间的影响34-37
  • 3.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37-38
  • 3.3.5 X射线衍射(XRD)分析38-39
  • 3.3.6 拉曼光谱(Raman)分析39
  • 3.3.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39-41
  •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41-44
  • 3.4.1 循环伏安(CV)测试41-43
  • 3.4.2 恒流充放电(GCD)测试43-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C/MnO_2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45-57
  • 4.1 引言45-46
  • 4.2 实验内容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3
  • 4.3.1 反应时间对C/MnO_复合材料的影响46-49
  • 4.3.2 热重(TG)分析49-50
  • 4.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50
  • 4.3.4 X射线衍射(XRD)分析50-51
  • 4.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51-53
  •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53-56
  • 4.4.1 循环伏安(CV)测试53-54
  • 4.4.2 恒流充放电(GCD)测试54-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萃辰;脂肪族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结构基础[J];自然杂志;1979年07期

2 何林生;;钛白废酸提钪及钪的应用[J];杭州化工;1991年02期

3 张勇;霍庆媛;王力臻;张爱勤;宋延华;;LiFePO_4/MWNTs/B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热加工工艺;2012年24期

4 杜霞;薛卫东;刘帆;李昱树;;n型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01期

5 ;钛及钛钼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上海有色金属;1978年03期

6 龚茜,谭攸庚;钌钛锡氧化物阳极表面形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氯碱工业;1995年05期

7 邓凌峰;陈洪;;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材料导报;2009年22期

8 Degussa;徐翔飞;;“白炭黑”的制备工艺及其物理—化学性能[J];橡胶译丛;1981年03期

9 刘春莲;;《材料化学性能》课的教学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10 章宗穰;许传经;潘幼良;;旋转环—盘电极的研制和电化学性能研究[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郄富昌;彭庆文;唐致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2ZnTi_3O_8/C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良超;郝仕油;林秋月;应桃开;;纳米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3 刘志超;党海军;陈广宇;张自禄;;氟化石墨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张森;李志勇;;氟化处理对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季益刚;周益明;邵阳;戴跃华;俞燕青;王青;唐亚文;陆天虹;沈涛;;氢氧化镍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董怡辰;王振波;秦华;;炭包覆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7 侯磊;吴茂;何新波;曲选辉;;碳含量对磷酸钒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邹红丽;招睿雄;沈培康;;钨掺杂LiFePO_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樊小勇;江宏宏;黄令;孙世刚;;电镀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10 王婷;曹中秋;边静;;镁铝储氢电极合金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锌的性质与用途[N];期货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桂霞;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胡梅娟;金属氧化物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刘芳延;基于综纤维素制备炭基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江小剑;基于脱合金法的锰基微纳结构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聪;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莫润伟;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_3O_8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历彪;钛的含氟氧化物及其锂化产物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刘清朝;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石丽丽;新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兵;锡/钼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储锂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志同;钒基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莎;多巴胺炭球及MOFs@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Li-S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燕平;氢驱动化学反应法制备Li_xal_ySi_z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杜志玲;掺氮多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宋巧兰;新型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文静;新型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康怡然;纳米二氧化锰/碳材料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张亦弛;低维氧化钼纳米材料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涛;Fe-Mn-Ti-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申亚举;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Ti_2(P0_4)_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2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22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