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

发布时间:2017-10-31 22:22

  本文关键词: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交直流混合微网 混合灵敏度 交直流断面 H_∞鲁棒控制 电压稳定


【摘要】:交直流混合微网具备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各自的特点,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不同负荷的需要。交直流断面是交直流混合微网中直流区域与交流区域的互联部分。该文提出的基于混合灵敏度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流断面电压H_∞鲁棒控制,主要控制断面两侧电压并使之稳定。通过构建S/R/T混合灵敏度函数,提高交直流断面抗击交流扰动和直流扰动的标称性能,增强其应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交直流断面电压H_∞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在换流器参数发生变化时该控制器仍可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的能力。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交直流混合微网 混合灵敏度 交直流断面 H_∞鲁棒控制 电压稳定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015AA050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068)~~
【分类号】:TM712
【正文快照】: 面两侧电压并使之稳定。通过构建S/R/T混合灵敏度函数,提高交直流断面抗击交流扰动和直流扰动的标称性能,增强其应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交直流断面电压H∞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在换流器参数发生变化时该控制器仍可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的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佳易;秦文萍;韩肖清;柳雪松;朱旋;;交直流双向功率变换器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2 周孝信;陈树勇;鲁宗相;;电网和电网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试论三代电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国;乔树通;郜登科;;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3期

2 张建;何青连;王颖博;;柔性直流输电用高压直流断路器及其故障检测方案研究[J];电工技术;2014年09期

3 周书颖;高超绪;杜少通;周娟;;45°坐标系下H桥级联型STATCOM模型预测控制[J];电气应用;2014年21期

4 刘开俊;高艺;宋福龙;;多适应性电网规划风险评估框架设计及应用展望[J];电力建设;2014年12期

5 符杨;黄丽莎;赵晶晶;吕雪;;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王大江;梁海平;李文云;朱涛;赵川;顾雪平;;扩展黑启动中恢复路径充电方式分析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5年01期

7 王大江;顾雪平;贾京华;;基于SE-DEA模型的扩展黑启动方案恢复相对效率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2期

8 高泽;杨建华;季宇;刘海涛;苏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负荷分配与直流电压控制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年02期

9 李鹏;窦鹏冲;李雨薇;周逢权;汪海蛟;;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4期

10 徐征宇;程涣超;汪可;遇心如;赵晓宇;李光范;;高寒条件下变压器油击穿特性试验[J];高电压技术;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思琪;袁越;鲍薇;张新松;曹阳;孙承晨;;并网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兴国;微电网复合储能柔性控制技术与容量优化配置[D];山东大学;2014年

2 鲍薇;多电压源型微源组网的微电网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年

3 李家珏;含间歇式能源电力系统充裕调控与应急防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萍;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董振华;不对称电网故障下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伟坤;基于输配全局供电能力的城市电网静态安全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4 张书林;单相光伏并网发电MPPT算法和逆变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5 蒋一鎏;微电网电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经济调度[D];上海电力学院;2014年

6 刘蓓;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故障恢复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黄涤;电力通信网告警相关性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潘超;微电网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及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年

9 唐俊熙;电网操作人因可靠性及事故预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楼霞薇;基于ward等值的限流措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兰;杨瑞霞;王晓亮;胡国新;高志;;高击穿电压AlGaN/GaN HEMT电力开关器件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10年05期

2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2期

3 王普庆;袁端磊;董恩源;秦涛涛;;一种用于电压瞬低补偿装置中的高速真空接触器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1年04期

4 严陆光;肖立业;林良真;戴少涛;;大力发展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高温超导输电的建议[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1期

5 刘方锐;段善旭;康勇;张宇;;多机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6 唐西胜;邓卫;齐智平;;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离网无缝切换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S1期

7 林良真;肖立业;;高温超导输电电缆的现状与发展[J];电力设备;2007年01期

8 薛禹胜;;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 (二)广域信息、在线量化分析和自适应优化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2期

9 薛禹胜;费圣英;卜凡强;;极端外部灾害中的停电防御系统构思 (一)新的挑战与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9期

10 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郭庆来;;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的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孝信;;我国电网互联的关键技术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生升;胡国文;顾春雷;李杜;;风力发电系统的恒功率非线性H_∞鲁棒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年05期

2 孙东;周凤岐;周军;;多航天器编队飞行的H_∞鲁棒控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4期

3 王进华,史忠科,曹力,戴冠中;一类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的H_∞鲁棒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蔡本睿,屈百达;多时滞系统H_∞鲁棒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屈百达,黄小原;不确定多时滞系统H_∞鲁棒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张浩,卞永明,MalcolmC.Good;基于H_∞鲁棒控制的高楼主动振动控制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7 屈百达,王芳,王争鸣;带不确定性离散系统H_∞鲁棒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旭东,解学书;H_∞鲁棒控制中的加权阵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9 杨秀;王西田;陈陈;;基于H_∞鲁棒控制理论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设计[J];电网技术;2006年09期

10 林金星;沈炯;李益国;;基于免疫优化的机炉协调系统模糊增益调度H_∞鲁棒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显库;贾欣乐;;H_∞鲁棒控制在船舶自动舵中的应用[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徐昱琳;;卷绕传输系统的H_∞鲁棒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罗t,

本文编号:1124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24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