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双逆变器协同控制
本文关键词:HEV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双逆变器协同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动力汽车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 协同控制
【摘要】:针对传统多能源混合动力汽车(HEV),采取了一种可同时使用两种能源的开绕组(OW)永磁同步电机(PMSM)双逆变器驱动系统。利用开绕组系统的结构灵活性,研究了双逆变器在三种不同电压分配方式下的协同控制方法,通过分别控制两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管理两逆变器与电机的功率流向,满足HEV不同运行工况的性能要求。同时采用了结合最大转矩电流比算法的空间矢量调制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以获得系统更好可控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HEV用OW-PMSM双逆变器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 协同控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7141)
【分类号】:TM341
【正文快照】: 0引言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motor,PMSM)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声等优点在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由于HEV通常具有两种或以上的驱动能源,能量储存装置如蓄电池在实现能量调节时,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DC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文;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大功率DC/DC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保柱;李华德;胡广大;;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磁链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杨俊友;崔皆凡;何国锋;;基于空间矢量调制和滑模变结构的永磁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3 刘英培;万健如;沈虹;李光叶;袁臣虎;;基于EKF PMSM定子磁链和转速观测直接转矩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2期
4 陈慧胜;王京;张勇军;张智密;;基于嵌入式控制器变频系统的实现[J];电气应用;2009年08期
5 李耀华;刘卫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不合理转矩脉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2期
6 王宝仁;张承瑞;贾磊;;永磁同步电机低脉动直接转矩控制建模与仿真[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3期
7 陈书锦;马保柱;李华德;;基于MTPF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磁链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06期
8 吴轩钦;谭国俊;景巍;柳萌;;基于改进型磁链观测器直流励磁同步电机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7期
9 尚磊;孙丹;胡家兵;贺益康;王波;;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直接功率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4期
10 李耀华;徐淑萍;刘卫国;;一种新颖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J];电气传动;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磊;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双电机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学珍;新型ALA+SPM合式转子电机设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邱楠;七电平PMSM直接转矩控制深潜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陈学珍;新型ALA+SPM组合式转子电机设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贾洪平;PMSM DTC无传感器运行及传感器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周立求;ALA转子同步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金孟加;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吴茂刚;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宝仁;网络化运动控制系统多轴协同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高瑾;无刷直流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一体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中伟;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国栋;基于无传感器技术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祥军;基于快速终端滑模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肖建民;基于单相—三相变换器的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高玉颖;驱动电动车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廖玉忠;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的一种新型DTC伺服系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慎敏;基于分段调制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晓鹏;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宋海鸥;基于DSP的全数字交流永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小强;一种工程无PG式的电磁减速型PMSM伺服控制及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哲;;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6期
2 王正仕,方红兴,徐德鸿;辅助管实现无损吸收的零电压转移BOOST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0年04期
3 肖明,张逸成,姚勇涛,任恒良,孔繁虹,张洁萍;燃料电池汽车用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及仿真[J];低压电器;2002年06期
4 王俊,温旭辉,徐志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气性能实验及建模研究[J];电源技术;2001年01期
5 钱立军,赵韩,高立新;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邵杰;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和驱动系统的发展[J];汽车电器;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庆;滑模变结构控制在电力电子开关变换器中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2 谢长君;燃料电池电动轿车整车控制及能量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孔丽;电动汽车电气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王先进;基于DSP的电动汽车用交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器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徐强;ZVT-boost软开关PFC变换器的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林定笑;DC/DC变换器变结构控制及其在直流电机调速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t;逆变器技术的发展趋势[J];船电技术;1997年04期
2 雷跃;谭永红;;工频小功率逆变器的设计与制作[J];电子制作;2010年04期
3 杨巧玲;张海平;;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故障诊断仿真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2年01期
4 杨巧玲;张海平;;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年02期
5 付备镖;;大容量泵、风机用逆变器调速时的注意事项[J];电工技术;1986年09期
6 曾卫国,陈坚;;40kVA UPS IGBT逆变器的保护[J];电工技术学报;1993年03期
7 刘大勇,孟繁荣,李殿璞,曲军;n相逆变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通用仿真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8 赵树军;陈志刚;董宏伟;;浅谈逆变器与驱动互锁保护的设计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1期
9 郁百超;;微功耗直流逆变器[J];电源学报;2012年03期
10 代跃春;;逆变器专用电动机运行故障及对策(三)(续)逆变器驱动电动机的过载及对策(下)[J];电工技术;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强;徐殿国;马洪飞;;压源逆变器驱动电机系统过电压滤波器设计[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崔博文;;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上海 张楠森;光电耦合器将被淘汰[N];电子报;2014年
2 张闻;安川推出小型可变速同步电动机[N];中国纺织报;2006年
3 小曹;稀土小型高效可变速同步电动机开发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安群涛;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苏娜;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黄劲;基于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电机驱动系统EMC及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明正峰;新型谐振过渡软开关三相PWM逆变器[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吴迪;开绕组电机双端级联式五电平逆变器调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光冬;离网型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郭艺丹;串联谐振逆变器谐振回路及负载匹配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3 林斌;混合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立朋;基于新型五桥臂逆变器的多机传动系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5 安芳;基于级联逆变器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磊;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输出性能改善[D];重庆大学;2011年
7 郭群;风光互补逆变器串联发电系统功率平衡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彬;逆变器死区特性的研究及其计算机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张洪成;PWM逆变器输入端及输出端滤波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秦森;ADRPI软开关技术在逆变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0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3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