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Buck变换器的抗扰动控制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11-03 10:02

  本文关键词:Buck变换器的抗扰动控制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Buck变换器 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脉冲宽度调制 数字信号处理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因其高转换效率,低功耗,小体积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用电设备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也对开关电源的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开关电源所采用的线性控制方式逐渐难以满足不断更新的需求。为了寻求更好的控制方案,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设计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实现同时具有更强的抗扰动性能的控制方法。本文给出了三种提高Buck变换器抗扰动性能的控制方法。首先,将变参数PI控制器与扰动观测器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的复合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且与传统PI控制相比具有更强的抗扰动性能。考虑到Buck变换器是一种典型的变结构系统,本文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非连续二阶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基于更加贴近实际的Buck变换器数学模型设计,可以从本质上消除Buck变换器的非线性扰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结合定频滑模控制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准连续二阶滑模控制方案,解决了滑模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切换频率不固定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具体如下:(1)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参数PI与扰动观测器的复合控制方案。首先,通过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Buck变换器基于频域描述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变参数PI与扰动观测器的复合控制方案,并通过严格的数学证明,给出了该复合控制器下的抗扰动性能分析。最后将该复合控制器进行离散化,得到可以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的离散化表达式。(2)提出了一种非连续二阶滑模控制方案。首先,建立干扰情况下的Buck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利用加幂积分技术构造了二阶滑模控制器,并证明了该控制器下闭环系统的有限时间Lyapunov稳定性。最后,给出了利用滞环调制技术实现该控制器的具体步骤。(3)提出了一种准连续二阶滑模控制设计方案。基于Buck变换器数学模型结构,利用几何方法,设计了一种几乎处处连续的二阶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的特点是只在平衡点处不连续,而实际系统不可能将系统状态完全控制到平衡点,因此消除了滑模中普遍存在的“抖振”现象。最后,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给出了频率固定的控制器实现方案。(4)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对上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基于LabVIEW的半仿真实验平台和基于DSP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控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Buck变换器 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脉冲宽度调制 数字信号处理器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建模方法12-14
  • 1.2.2 控制策略14-18
  • 1.3 DC-DC变换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8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21
  • 第二章 基于变PI和扰动观测的Buck变换器复合控制及实现21-37
  • 2.1 引言21-22
  • 2.2 Buck变换器控制系统22-24
  • 2.3 复合控制器设计24-28
  • 2.3.1 变参数PI控制器设计24-25
  • 2.3.2 扰动观测器设计25-28
  • 2.4 仿真和实验验证28-36
  • 2.4.1 仿真结果28-30
  • 2.4.2 实验结果30-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基于非连续二阶滑模控制的Buck变换器设计与实现37-58
  • 3.1 引言37-38
  • 3.2 Buck变换器实际模型38-39
  • 3.3 非连续二阶滑模控制器设计39-45
  • 3.3.1 二阶滑模简介39-40
  • 3.3.2 控制器设计40-44
  • 3.3.3 非连续二阶滑模控制器实现44-45
  • 3.4 仿真和实验验证45-57
  • 3.4.1 仿真结果46-49
  • 3.4.2 实验结果49-57
  • 3.5 本章小结57-58
  • 第四章 基于准连续二阶滑模控制的Buck变换器设计与实现58-73
  • 4.1 引言58-59
  • 4.2 准连续二阶滑模控制器设计59-66
  • 4.3 仿真和实验验证66-72
  • 4.3.1 仿真结果66-69
  • 4.3.2 实验结果69-72
  • 4.5 本章小结72-7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3-75
  • 5.1 本文工作结论73-74
  • 5.2 展望74-75
  • 附录A75
  • 附录B75-77
  • 参考文献77-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85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奖励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海滨,时广礼;新型模糊-PID复合控制器设计及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03年04期

2 向学军;李文正;;一种智能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器设计[J];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李永正,姚冬梅;一种通用专家复合控制器[J];新技术新工艺;1998年05期

4 李向旭;张曾科;姜敏;;两轴稳定平台的模糊-PID复合控制器设计与仿真[J];电光与控制;2010年01期

5 刘红波,李少远,柴天佑;一种设计模糊-PID复合控制器的新方法及其在电厂控制中的应用[J];动力工程;2004年01期

6 杨世勇;徐国林;;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复合控制器设计[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2年01期

7 方嘉仪;焦晓红;;电子节气门的自适应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器设计[J];燕山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8 李超彪,张赤斌;两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细分复合控制器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年05期

9 吕红庆;贾英民;;基于最佳滑移率的ABS复合控制器设计[J];控制工程;2007年02期

10 张华君;黄庆学;权龙;;基于组合给定曲线的复合控制器伺服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红波;栗海滨;李少远;时广礼;;一种新型模糊-PID复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谷劲柏;郑凯;王兴成;姜毅;;一类三阶饱和非线性系统非光滑复合控制器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刘昊;;应用DMC与PID复合控制器实现高性能的速度控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松;乙烯生产有待优化方案[N];中国石化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加典;Buck变换器的抗扰动控制研究与实现[D];江苏大学;2016年

2 席光裕;电动仿真转台复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昌武;Fuzzy-PID复合控制器及其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静;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非线性PI控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丹阳;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5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35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