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智能组件电磁兼容特性及抑制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变电站智能组件电磁兼容特性及抑制措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气体绝缘变电站 智能组件 电磁兼容 抑制措施
【摘要】:智能组件是电力设备智能化的核心部件,但其工作环境特别复杂并存在多种电磁骚扰源,恶劣的电磁环境影响智能组件安全运行。为提高变电站智能组件的可靠性,解决其电磁兼容问题尤为重要。通过对气体绝缘变电站电磁骚扰源的特性及耦合途径分析,研究并联电容和铁氧体磁环对电磁骚扰的抑制作用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骚扰电压对智能组件端口的影响,为气体绝缘变电站智能组件的抗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64009)
【分类号】:TM63;TN03
【正文快照】: 0引言为实现变电站结构紧凑性与运行经济性,将空气绝缘的传统设备替换成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gasinsulated switchgear)是目前的一种趋势。GIS变电站的电磁环境一般而言较传统的空气绝缘(AIS-air insula-ted substation)更为复杂,其包括稳态和瞬态电磁环境两个方面。GIS变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俊恒;电磁兼容认证与管理[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0年02期
2 王勤;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0年03期
3 ;中国电磁兼容网开通[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04期
4 肖小军;电磁兼容(EMC)技术的发展动态[J];湖南电力;2000年02期
5 侯冬云;2000年电磁兼容学术交流会在厦门召开[J];舰船电子工程;2000年06期
6 腾俊恒;电磁兼容与电磁兼容认证[J];家用电器科技;2000年04期
7 ;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电磁兼容培训班[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1年02期
8 ;已发布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家用电器部分)[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1年02期
9 ;新世纪电磁兼容安全认证标准化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1年04期
10 李素凡;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研究的发展[J];电气化铁道;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晖;覃宇建;刘培国;;舰船电磁兼容仿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陈绍魁;;智能化电器及系统的电磁兼容[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刘鸿琴;;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刚;;序[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5 于延霞;;快轨车电磁兼容解决措施[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建国;;无线超短波电磁兼容环境监测方法研讨[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敏;蓝天翼;;车载平台电磁兼容的数值仿真[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李永明;俞集辉;;从电气工程类学生中培养电磁兼容人才的探讨[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小宇;;电磁兼容学科综述[A];电气技术发展综述[C];2004年
10 宋云;张进;;电磁兼容与可靠性[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巍;电磁兼容困扰家电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吴健南 青云;EMC认证向无形“杀手”宣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新 本报记者 张锋;电磁兼容: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N];解放军报;2005年
4 黄小琴 曾轶群;203所的EMC[N];中国航天报;2006年
5 朱明杰 吴慎山;欧盟的电磁兼容指令[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诸玲珍;EMC:新需求催生新技术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至关重要[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晓光;手机上市要通过电碰兼容认证[N];江苏经济报;2000年
8 小令;打造检验检疫电磁兼容检测平台[N];苏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电磁兼容认证与有关法规[N];中国电子报;2000年
10 记者 刘伊婷;电磁兼容不合格仍是主要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中昊;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马云双;新一代动车组电磁兼容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任国峰;汽车电控单元的热和电磁兼容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高升;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维护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白保东;电磁兼容暗室特性的时域分析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6 吴定超;汽车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旭锋;传输线理论及电磁兼容计算的半解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勃;无人机电磁兼容专家系统软件平台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杨开宇;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磁兼容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樊宽刚;轿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辐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灿;转向架失稳检测装置电磁兼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小飞;基于小波分析和FastICA算法在电磁兼容中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夏欢;基于ICA和STFFT算法的辐射EMI噪声分析与诊断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郑悠;多通道Ka波段T/R组件EMC问题分析与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周忠洋;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故障树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马晨;双多频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孙冉;PCB电路与结构的EMC协同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宋逸超;基于频率选择表面屏蔽的运载平台电磁兼容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方雷;基于LabVIEW传导骚扰测量系统[D];济南大学;2015年
10 黄r,
本文编号:1147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4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