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MS柔性立体谐振子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本文关键词:基于MEMS柔性立体谐振子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传输效率 磁谐振 理论模型 立体双电感 MEMS
【摘要】:在过去十年中,可植入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植入设备采用可再充电电池供电,尽管有大量的电池充电技术被开发出来,但是由于电池电荷存储能力和电池的再充电循环次数的限制使得这些设备难以广泛应用。此外,由于需要大的切口植入,使得它们难以通过微创手术或内窥镜手术来植入。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在能量传输效率与相对位置参数方面显示出比电感耦合式系统更大的优势。磁谐振式系统可实现近全方位的高效能量传输,具有干扰性强、低损耗且不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的特点。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被认为是为植入式电子器件供给能量最好的方式。本文提出了立体柔性双电感交叠结构的MEMS线圈,并建立了立体线圈的有效电感、有效交流电阻和品质因数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线圈的股数和匝数对线圈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是德科技公司的阻抗分析仪E4990A测试所设计的立体柔性线圈的有效电感、有效交流电阻和品质因数。通过理论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的对比,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运用两个内径为6mm的相同设计参数的柔性立体双电感线圈搭建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运用功率管来设计发射端的E类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反相器驱动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搭建接收端的整流稳压电路,提供稳压输出。当负载为100Ω,谐振线圈距离为5mm,系统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时,整个系统的最大传输效率为21.24%。此时,输出端的电压为1.477V,等效为输出端的功率为21.82mW。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忠;孙胜勇;杨静;张成胜;董南南;叶中华;;非接触式感应能量传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8年02期
2 ;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十)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J];科协论坛(上半月);2009年12期
3 黄霞丽;;无线能量传输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4 雷进辉;杜留峰;;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理论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10期
5 白亮宇;唐厚君;徐阳;;经表皮能量传输系统电气参数优化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9期
6 吴嘉迅;吴俊勇;张宁;黄威博;杨玉青;徐倪睿;;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能量传输的实验研究[J];现代电力;2012年01期
7 朱春波;于春来;毛银花;陈清泉;;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8 韩建辉;亓东欣;张威;田小建;;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孙中华;黄平;刘修泉;;三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失谐影响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1期
10 魏云波;王俊元;张纪平;;新型低频高压无线能量传输电源设计[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晓熙;刘国希;董蜀湘;;低频下的无线能量传输与磁场通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肖桂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概述[A];《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300期)[C];2014年
3 于歆杰;;基于磁电层状复合材料的无线能量传输[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贺少勃;陈远斌;於海武;杨东;郭良福;力一峥;刘勇;刘建国;王琳;;高功率激光放大器中的能量传输[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5 朱春波;;用于移动设备的非接触供电技术应用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贺少勃;陈远斌;於海武;杨东;郭良福;力一峥;刘勇;刘建国;;高功率激光放大器中的能量传输[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江世臣;王水生;张学学;;激光诱导间质热疗中激光能量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和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济南军区某部 冯东明 李旭光 杨发伦;无线充电:能量传输的革命[N];解放军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鞠兴龙;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拓扑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薛凯峰;微机电系统多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阳天亮;经皮能量传输系统闭环控制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军;体内植入器件的Witricity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5 黄虎;反馈谐振式激光能量传输理论及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江彦;地下能量传输及其传热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贾智伟;胃肠道微型介入式诊疗装置无线供能技术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如;四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哲;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洮尔根;谐振式全向无线能量发射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曜;松耦合能量恒功率传输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超;基于电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冷轩;光合作用捕光系统中能量传输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刘佳奇;中短距离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修自任;无线能量传输的非线性现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何金梅;基于回复式反射和近场聚焦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27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22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