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输电管道热致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GIL输电管道热致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GIL 热致伸缩特性 热-流体-力场耦合分析 机械振动特性 反应谱分析
【摘要】:GIL热致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对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缺少考虑运行环境、敷设方式等影响因素时GIL热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的定量分析,无法清晰准确的认识了解GIL热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的作用机理及其规律,导致GIL厂家热补偿及抗震设计缺少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为GIL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因此开展GIL热致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研究对GIL设计与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GIL热致伸缩特性开展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以工程实际中GIL为原型,建立GIL热-流体-力场多场耦合计算的三维模型,进行GIL热致伸缩特性数值分析计算研究;然后利用由126kV GIL单元、大电流发生器、应变解调仪、应变传感器搭建GIL热伸缩测试实验平台,开展GIL热致伸缩特性实验,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GIL热致伸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GIL热致伸缩特性与运行电流、管道压强具有近似的正相关关系,与环境温度近似呈正比;同时可以通过滑动支柱和滑动支撑的合理配置补偿GIL导体和外壳间的相对热位移,提高GIL热补偿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针对GIL机械振动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根据国家抗震规范,进行GIL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获得GIL的机械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激励方向会影响GIL地震响应,为提高抗震能力应避免GIL敷设方向与该地区易发地震波传播方向相一致;同时绝缘子和导体是GIL地震响应中的薄弱部位,它们结构和材料参数变化可显著影响GIL的抗震能力,在满足电气特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绝缘子和导体参数有利于提高GIL的整体抗震能力。通过对GIL热致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开展实验、建模和仿真研究,获得了相关结论与规律,为GIL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并为后续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打下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刚;机械振动原因的分析[J];甘肃冶金;2001年01期
2 B.E.Douglas ,李敏;国际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社会作用的变化(下)[J];中国设备工程;2002年02期
3 ;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更名[J];电力设备;2008年03期
4 ;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更名[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年01期
5 王连诚;;浅谈机械振动的危害问题[J];冶金安全;1982年02期
6 沈小白,杨明学;人体承受机械振动的负荷率K的确定[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7 郑万泔,徐勤效,凌宏升,汪苏健;旋转机械振动状态监测及预测维修软件[J];燃气轮机技术;1993年01期
8 林鸿初;机械振动与冲击国内外标准化近况[J];宇航计测技术;1994年04期
9 白宝成;;有关机械振动的几个演示实验[J];物理通报;2011年12期
10 刘娇;郭生华;张菀麟;;机械振动学[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未平;刘征宇;张利;;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机械振动研究[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洋;周军;叶超群;;机械振动的成骨效应[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韩国明;黄润华;张刚;姜元锋;;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韩国明;黄润华;张刚;姜元锋;;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杨玲;马建国;;机械振动增加油井产量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王颖;;机械振动疗法对上背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殿武;和盟林;毛华伟;;机械振动与监测诊断[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王义;宁小锋;连项峰;原兵雁;;浅谈机械振动的控制与利用[A];2007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福清;;建筑物密集区机械振动传播规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何立荣;崔武;王宝玉;;探讨机械振动测试及专家诊断系统的新技术[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霞;新技术首次将光场转化为机械振动[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庆卿;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采集与数据压缩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杜金榜;基于语音编码的旋转机械振动数据压缩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曹冲锋;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昕恬;机械振动—激光熔覆Fe-Cr-Si合金界面结合特征及熔池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陶喜德;机械振动辅助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的凝固机理及其组织演变[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超;GIL输电管道热致伸缩与机械振动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李磊;机械振动协同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闭合性骨折愈合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范铮;旋转机械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6 魏井福;干摩擦对机械振动特性影响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谢丹;基于隐式性能指标的机械振动优化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潘秀红;机械振动对流体对流效应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9 董晓华;局部均值分解在旋转机械振动中的研究与应用[D];燕山大学;2012年
10 张磊峰;低载荷机械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人体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8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24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