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模糊控制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2:15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控制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电机 同步控制 交叉耦合 模糊控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机已成为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元件,因此,就对电机系统的控制性能也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传统的单电机驱动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尤其是在汽车焊接、轨道交通、印染、纺织等要求高精度、高转速的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多台电机协同工作。多台电机之间存在某种速度、位置的约束关系,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多台电机之间同步控制。因此,多电机同步驱动控制系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与此同时,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自身谐波少、高转矩电流比、高能量密度、以及控制系统简单、高效、运行稳定,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高精度的调速控制系统以及伺服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针对多永磁同步电机传动系统的同步控制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交叉耦合方式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结构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模糊PID的智能控制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同步性能和抗扰动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首先建立其数学模型,分析和比较了直接转矩控制和三种常见的矢量控制方法,总结了各自的特点。然后基于励磁电流分量为零的矢量控制方法对单台永磁同步电机在带扰动的情况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其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2、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电同步方式中的主从控制、并行控制、交叉耦合控制三种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采用两台电机为例,对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三种控制策略下的同步性能和抗干扰能力,通过分析比较,交叉耦合控制策略有着更好的同步性能。3、为了能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同步性能,在交叉耦合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PID的交叉耦合式多电机同步控制,利用模糊PID进行转速偏差补偿,通过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同步性能和抗干扰性能都有所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41;TP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津听;张玲凤;赵锦宏;李陶;刘丽;;矢量控制变频器中电压和频率的关系的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6年01期

2 付骞;;基于自整定模糊PID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年10期

3 李俊领;杨光红;;自适应容错控制的发展与展望[J];控制与决策;2014年11期

4 姜晓平;朱奕;伞冶;;大功率随动试验台多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4年04期

5 杨帆;陈茂林;马新文;张皓;;基于模糊PID算法的净化空调监控系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王丽君;李擎;童朝南;尹怡欣;;时滞系统的自抗扰控制综述[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年12期

7 黄一;薛文超;;自抗扰控制:思想、应用及理论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2年10期

8 王述彦;师宇;冯忠绪;;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9 何鹏;;基于Matlab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04期

10 张大为;;控制理论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J];控制工程;2006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妍;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姚武军;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3 张守娟;随动系统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培伟;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龙明贵;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于乐华;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范志龙;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郭金辉;基于TMS320F2812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9 丁文双;永磁同步电机PI参数自整定[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孙怡;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02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02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