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同步电网安全性论证
本文关键词:特高压同步电网安全性论证 出处:《电网技术》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从短路电流、静态安全性、暂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等方面,校核了特高压同步电网方案的安全稳定性;根据《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校核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电网严重故障下,特高压同步电网的承受能力及可采取的措施;根据第3道防线的设置原则和要求,分析了由低频减载、低压减载和解列控制构成的第3道防线在特高压同步电网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特高压同步电网安全性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承受严重故障能力强,第3道防线可有效控制事故范围,避免出现大停电;采用基于广域同步量测信息的自适应解列、交直流协调控制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for power system ", from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static security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dynamic stability, safety and stability check of UHV power grid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the regulations on the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power grid safety accidents, serious check of possible fault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UHV power grid capacity and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hird line of defense, analysis by UFLS and UVLS, reconciliation column control third defense structure in UHV synchronous power grid adap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HV power grid safety to meet the" power system security stable guidelines >, under severe fault ability, the third line of defens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ange of accident, to avoid blackouts; using the adaptiv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based on wide area synchronized splitting The technology of AC and DC coordinated control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能源局特高压交流课题;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XT71-15-042)~~
【分类号】:TM712
【正文快照】: 道防线可有效控制事故范围,避免出现大停电;采用基于广域同步量测信息的自适应解列、交直流协调控制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0引言发展特高压已先后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勇杰;;电力系统的自适应解列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0期
2 刘楠;唐晓骏;张文朝;马世英;付红军;胡扬宇;;特高压接入河南电网后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2期
3 姚颖蓓;缪源诚;陈浩;毕元;曹路;庄侃沁;苏运;;淮沪特高压投产后电磁环网问题研究[J];华东电力;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直流输电换流站系统构成及主接线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楚金伟;肖遥;邓军;陈禾;赵宇明;倪园;张斌;夏辉;;±800kV云广UHVDC输电线路合成电场测试与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2期
3 邓军;肖遥;楚金伟;赵宇明;张斌;倪园;夏辉;张建功;;±800kV云广UHVDC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测量与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2期
4 黄小羽;高沁翔;夏明超;;特高压直流输电交流滤波器失谐报警的仿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祝志祥;韩钰;陈新;马壮;柳彦博;;等离子喷涂制备直流接地极钢基体NiFe_2O_4防腐涂层[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3期
6 王建民;张喜乐;吴增泊;孙优良;赵文祥;;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电磁场特性的数值应用研究[J];变压器;2007年03期
7 王建民;张喜乐;陈志伟;齐桂芬;孔妮娜;;500kV油浸式平波电抗器电磁场特性的数值分析[J];变压器;2008年07期
8 傅铁军;王健;钟俊涛;陈香辉;党艳阳;吕金壮;;直流输电±800kV换流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分析[J];变压器;2009年03期
9 孙勇;林睿;郭慧浩;;换流变压器的网侧绕组更换[J];变压器;2009年04期
10 张喜乐;王建民;吴增泊;齐桂芬;孙优良;陈志伟;;超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阀侧引出线电场的数值分析[J];变压器;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堂贤;陈安庆;卢永杰;付贤东;;HVDC换流变压器分接头的滑模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朱毅;;直流输电的特点及与交流输电的经济性比较[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余世峰;阮江军;张宇;杜志叶;黄道春;;直流离子流场的有限元迭代计算[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兵;阮江军;;交流架空输电线改造成柔性直流输电线后电磁环境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孟伟;文俊;史秋娟;;直流输电线路与电信线路间磁耦合阻抗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磊;;基于EMTP/ATP的HVDC整流器建模及仿真研究[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刘云;张晋华;王明新;曾南超;高锡明;贺智;余涛;;换流站集中控制中心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蒋蓁;;直流输电换流变压器绝缘结构的分析[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宣宣;周国梁;;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空载加压试验分析[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佳君;谢龙;许斌;;±800 kV特高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配置方案研究[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罗兆楠;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建筑物时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泓志;直流接地极接地性能及入地电流对变压器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刘士利;改进的边界元法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长云;半岛地质环境下直流偏磁效应计算与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谭涛亮;基于改进连续潮流法及分岔理论的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震;多馈直流系统接入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及混联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薛振宇;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暂态仿真及其稳定性分析与参数优化[D];天津大学;2011年
9 宋红涛;高性能聚乙烯绝缘材料与半导电屏蔽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唐波;特高压直流线路对邻近无线电子设施电磁干扰防护的关键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凤;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崔涛;±50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曾广桥;直流偏磁对高压设备运行的影响及应对[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翁洪志;兴安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优化措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彦峰;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直流主回路电气接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良;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油流带电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穆清;基于EMTDC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模型的研究和开发[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8 刘,
本文编号:1362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6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