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1次人工触发闪电引起的临近地网电位升高及其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5 08:00

  本文关键词:1次人工触发闪电引起的临近地网电位升高及其特征分析 出处:《高电压技术》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触发闪电 地电位升高 GPR 雷电流 回击 M分量 地网


【摘要】:为了研究近距离闪电发生时临近地网地电位升高的电压特征,对1次触发闪电过程中2个相距40 m的地网地电位升高电压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次回击对应的地电位升高电压峰值范围为-9.0kV~-15.4 kV,均在亚μs时间内快速下降形成次峰,下降幅度分别为51.1%、51.9%和53.9%,之后缓慢下降;(2)11次M分量引起的地电位升高电压峰值范围为-0.3 kV~-3.0 kV,平均为-1.0 kV;10%~90%上升时间范围为14.0μs~776.6μs,平均为190.7μs,与对应触发闪电电流特征基本一致;半峰宽度范围为49.6μs~1 005.4μs,平均为317.9μs,是对应雷电流参数平均值的1.5倍;(3)回击过程地电位升高电压峰值与雷电流峰值及雷电流陡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8,回击阶段的地电位升高是由雷电流在土壤中的泄放和感应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M分量过程地电位升电压峰值与雷电流峰值及雷电流陡度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99和0.73,M分量引起地网地电位升高主要是由雷电流在土壤中的泄放引起的,感应耦合的作用是第2位的。长连续电流叠加M分量会使临近地网的地电位升高电压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临近地网地电位反击导致浪涌保护器(SPD)损坏的重要原因。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potential rise in the near ground network when the lightning occurs at close range. In this paper, the observed data of the rising voltage of earth potential of two ground grids with a distance of 40 m during a lightning trigger are analyzed. The peak range of ground potential rise voltage corresponding to three backstrokes is -9.0 kV / -15.4 kV. In the time of sub-渭 s, the second peak was formed by the rapid decrease, which was 51.9% and 53.9%, respectively,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The peak range of ground potential rise voltage caused by 11 M components is -0.3 kV~-3.0 KV, with an average of -1.0 KV. The rising time range of 10 ~ 90% is 14.0 渭 s ~ 776.6 渭 s, with an average of 190.7 渭 s,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triggered lightning current. The width of the half-peak is 49.6 渭 s / 1 005.4 渭 s, with an average of 317.9 渭 s, which is 1.5 times of the average lightning current parameter. 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peak voltage of ground potential and the peak value of lightning current and the lightning current steepness are 0.96 and 0.98, respectively. The rise of ground potential in the return stroke stag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lightning current releasing and induction coupling in the soil. The fitting coefficients of peak voltage of ground potential and lightning current and lightning current steepness in M component are 0.99 and 0.73,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 of ground potential caused by M componen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scharge of lightning current in soil. The inductive coupling action is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long continuous current stack M component will make the ground potential rise voltage of the adjacent ground network to be maintained at a higher level for a long time. Thi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amage of surge protector SPD.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016LASW-B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441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20105011)~~
【分类号】:TM862
【正文快照】: 0引言在雷电防护系统中,地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雷电流安全快速地泄放入大地,起到保护建(构)筑物及其内部人员、设备不受雷电直接危害的作用。但地网在泄放频率和幅值都较大的雷电流时,会产生很高的地电位,会对与之相连的设备以及附近的人畜产生反击,极易造成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景文,武克宇;做好新建、扩建电厂施工中对地网的保护[J];内蒙古电力;1993年03期

2 苟旭丹;;不均匀网孔地网设计[J];电工技术;2002年07期

3 马东,岳建华,牛继荣,王效,刘璧华;乌海地区地网腐蚀情况调查及防腐改造建议[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年03期

4 何智强;文习山;潘卓洪;鲁海亮;张科;王建武;;一种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新算法[J];高电压技术;2007年04期

5 Arch Doty;江山;;土壤对天线地网性能影响[J];电子制作;2012年05期

6 张春才;;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4期

7 黄丽英;陈先禄;颜怀梁;;不等间距地网的优越性及工程计算方法[J];电力技术;1989年01期

8 岳健民;江苏省发、变电站接地网问题和改进意见——兼评“1·10”地网扩大事故原因[J];江苏电机工程;1990年03期

9 欧其和;地网改造的技术分析[J];高电压技术;1990年03期

10 陈顺辉;;评地网设计中接地短路持续时间的取值[J];电力建设;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人治;王杏妹;张晓卫;;台州无线电监测站地网改造方案[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何平;陈景荣;邓庆祥;;某高山大型深井桩地网的设计与实施[A];2007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兵;;110KV湖北黄冈蕲春横车变电站地网改造工程设计[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4 刘定禄;;山顶、屋面铁塔地网工程的监理[A];2001-2002年度电气技术论文集[C];2001年

5 黄华;;用异频法测量地网工频参数的探讨[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孙结中;谢植飚;叶健;张宁;李明贵;韦巍;;多层土壤结构立体地网通用接地计算软件包的开发[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艺宏;林溪猛;卢辉林;;大型地网接地电阻测量问题的探讨[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8 江一涛;;探讨大型地网接地测试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9 张帆;郭斌;郭在华;刘芸;武雪莹;;自动气象观测场站地网性能分析与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10 林富强;陈宗恒;;镇海角RBN-DGPS发射台地网改造研究与实践[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福建 林振兴 卓尔隆;高山转播台防雷的关键技术[N];电子报;2008年

2 哈尔滨 高林;山区基站防雷地网及接地降阻技术的应用(上)[N];电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晓斌;大电流及复杂地质结构下接地系统散流规律及参数计算[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杰;地网接地阻抗测量的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周爱国;沧州供电公司变电站地网腐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郭剑;地网暂态快速计算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4 王洪波;攀钢发电厂地网冲击接地测量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5 梁高源;内蒙古地区发电厂、变电站地网设计及应用新材料施工改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张柯林;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数值计算及改造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家淑云;雷击变电站地网引起的电磁干扰对二次设备的影响及电磁兼容性问题[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8 邹建明;大型地网接地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匡红刚;接地新技术在黄荆堡220kV变电站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姚天中;基于土壤改良技术的地网降阻新方法[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8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