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三相逆变器环流的双变零矢量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并联三相逆变器环流的双变零矢量控制研究 出处:《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并联三相逆变器的参数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导致逆变器间会产生环流。环流会造成逆变器损耗增加、输出电压、电流波形畸变等危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通过零序占空比来抑制环流的控制策略。在建立零序环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传统零序环流控制策略中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中一个载波周期内仅单次调节零矢量的作用时间,导致环流抑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在一个载波周期内进行两次零矢量作用时间调节,提高零序环流控制实时性;并基于各逆变器输出的瞬时功率反馈来实现并联逆变器负载功率自适应均分的控制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很好地抑制环流,实现负载均分,而且能显著地改善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通过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Abstract]:There are inevitable differences in the parameters of the parallel three-phase inverter, which leads to the circulation of the inverter. The circulation will cause the inverter loss increase, output voltage, current waveform distor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zero sequence duty cycl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zero sequence circulation is established. In the traditional zero-sequence circ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SVPWM-based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 algorithm, the time of zero vector is adjusted only once in a carrier cycle,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effect of circulation suppression is not go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l time of zero sequence circulation control, two zero vector time regulation is proposed in one carrier cycle. Based on the instantaneous power feedback of each inverter, the adaptive load power sharing control scheme of parallel inverter is realized, which can not only suppress the circulation but also achieve load equalization. Moreover, the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 of three-phase inverter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experiment platform.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4050)~~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61374050).随着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功率逐渐增大,单台逆变器往往难以满足实际的功率需求,目前逆变器模块化并联运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灵活地配置逆变系统的功率容量,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荣军;杨学海;杨超;刘朝发;王继尧;;规则采样法在三相逆变器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2 陈本竹;直耦式三相逆变器[J];微特电机;1995年06期
3 屈百达;潘文英;;三相逆变器的建模及其控制[J];电源技术;2014年02期
4 王江;胡龙根;赵忠堂;;基于观测器的方法在三相逆变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01年06期
5 陈林康,曾岳南,李晓昱;三相逆变器用开关电源的设计[J];电工技术杂志;2002年11期
6 王慧贞,李启明,严仰光;组合式三相逆变器负载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王建元,俞红祥,纪延超;一种新型三相逆变器及其调制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8 王建元,赵般多,纪延超;三相逆变器工作方式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年01期
9 张宇,段善旭,康勇,陈坚;基于瞬时对称分量的三相逆变器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10 王希江;宋季彤;;对三相逆变器驱动电路设计的思考[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宇;段善旭;康勇;;基于瞬时对称分量的三相逆变器稳定性分析方法[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侯婷;裴雪军;刘明先;康勇;;大功率组合式三相逆变电源的控制技术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明正峰;钟彦儒;宁耀斌;;串联谐振直流环节三相逆变器研究现状与发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宇;三相逆变器动态特性及其并联系统环流抑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宏;四桥臂三相逆变器的控制和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素兵;基于SVPWM三相逆变器的仿真与设计[D];河北大学;2015年
2 安普风;应急电源中三相不平衡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长荣;并网三相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预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单长玲;碳化硅MOSFET三相逆变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勇超;八开关三相逆变器脉宽调制和预测控制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方芸;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崔睿;三相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贤智;基于FPGA的三相逆变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丹;组合式多功能三相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10 蔡启博;基于双闭环控制技术的三相逆变器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2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8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