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人工气候室雾霾模拟方法及装置

发布时间:2018-01-05 09:50

  本文关键词:人工气候室雾霾模拟方法及装置 出处:《高电压技术》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雾霾天气 雾霾模拟 人工气候室 输电设备外绝缘 气溶胶粒径分布 环境污染


【摘要】:为了研究雾霾沉积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设计了一套基于气流粉碎系统的雾霾发生装置。人工气候室直径25 m,高27.5 m,体积达15 000 m~3,为模拟雾霾提供开阔的大气环境。模拟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人工气候室自带热雾系统,它能产生温度湿度可控的雾,并能形成逆温层,为模拟雾霾提供静稳条件;一部分为气流粉碎系统,其能产生成分可控、粒径10μm的霾粒子并喷入气候室中。将产生的雾与霾混合可模拟出雾霾,模拟雾霾能均匀扩散在人工气候室中并持续存在,且雾霾的浓度、气溶胶粒径分布、温度、相对湿度均与实际雾霾相符。试验中,通过热雾系统及粉碎物的控制可以产生相对湿度范围在80%~90%、雾霾体积质量范围在200~600μg/m~3,气溶胶粒径分布集中于0.25~2μm的多种雾霾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产生持续稳定存在的雾霾,为研究雾霾的理化特性及绝缘子在雾霾天气下的绝缘提供了研究条件,同时为在气候室形成霾与雾提供详细有效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aze deposition on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sulation, in the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design a generator system based on fog comminution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diameter is 25 m, 27.5 m, volume 15000 m~3, providing ope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o simulate haze. Simulation device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one part as with the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thermal fog system, it can produce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d fog and inversion layer is formed, providing static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the simulation of fog and haze; as part of the jet mill system, can produce controllable components, particle size of 10 mu m haze particles and sprayed in the climate chamber will produce fog. Mixed with haze may simulate the haze, haze can be simulated in the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and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uniform diffusion concentration and haze, the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haze. In the experiment, and crushed by thermal spray system The control can produce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range of 80%~90%, the volume of quality haze in the range of 200~600 g/m~3,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haze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in 0.25~2 m ga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ce can produce stable existence of haze, and provides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insulation to the study of haz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 insulators the fog and haze, and provide with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haze and fog in the climate chamber.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防灾减灾中心;
【分类号】:TM855
【正文快照】: 0引言现今关于雾霾的研究,着重于雾霾产生机理,雾霾理化特性和雾霾监测与防治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雾霾对人们生活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上[1-4]。在中国,雾霾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5-6]。这些雾霾多发区又是我国重要的输电走廊或用电高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文俊;何正浩;邓鹤鸣;马军;;模拟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屠幼萍;孙佑飞;彭庆军;王璁;龚博;陈先富;;雾霾环境下自然积污绝缘子的污秽颗粒粒径分布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4年11期

3 王黎明;刘动;陈枫林;梅红伟;卢明;;雾霾模拟方法及其装置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4年11期

4 张鹏飞;邓慰;朱弘钊;郑中胜;李兵;高旭;柯睿;;雾霾天气对绝缘子泄漏电流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2014年05期

5 李永刚;黄成才;汪佛池;张志猛;李沛然;;雾霾天气对复合绝缘子运行性能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6 顾为东;;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7 王德生;;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J];电力与能源;2014年02期

8 张人禾;李强;张若楠;;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1期

9 王帅;杜丽;王瑞斌;丁俊男;孟晓艳;解淑艳;李亮;潘本锋;郑皓皓;赵熠琳;;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J];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06期

10 王丽芬;刘风光;李瑞民;;气流超微粉碎机的技术改造方法[J];煤矿机械;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春娥;邓学良;余金龙;张浩;杨元建;;安徽省雾、霾、晴空天气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7年02期

2 周羽生;罗屿;赵纯;胡建平;刘亮;荆群伟;;人工气候室雾霾模拟方法及装置[J];高电压技术;2017年03期

3 贾文龙;;中部农村地区雾霾污染治理的农户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际调查[J];生态经济;2017年03期

4 金翼;赵锋;苗X;许焱;刘亚文;唐敏;;结合三维量测数据的绝缘子选型与评估方法[J];测绘通报;2017年02期

5 谢利娟;;不同雾霾条件下棒板间隙击穿特性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7年01期

6 周志成;温涛源;高嵩;黄亚继;杨林军;;绝缘子表面自然污秽物性与污染源关系研究[J];高压电器;2017年02期

7 高庆先;李亮;马占云;黄炳博;;2013—2016年天气形势对北京秋季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2期

8 苏小莉;冯添;曹军骥;;2015年国庆期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球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9 崔玉航;汤莉莉;潘良宝;李健军;蒋磊;张运江;陆维青;高愈霄;;南京1月不同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影响比对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10 牛海清;徐涛;庄小亮;蚁泽沛;刘毅刚;;雾霾天气间隙击穿电压大幅降低的原因分析[J];高压电器;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志有;兰椿;龙路;陆轴;;磁控溅射法制备ZnO:Ga薄膜的结晶质量及其应力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李永刚;黄成才;汪佛池;张志猛;李沛然;;雾霾天气对复合绝缘子运行性能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3 刘瑛岩;李燕;王晶;梁曦东;;绝缘子表面对污秽颗粒的粘附力及长程吸引力[J];高电压技术;2014年04期

4 张人禾;李强;张若楠;;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1期

5 孙保强;王黎明;关志成;孟晓波;赵宇明;张福增;;电压种类及极性对绝缘子积污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3年12期

6 熊言林;刘顺江;;雾霾天气与化学[J];化学教育;2013年12期

7 曹伟华;梁旭东;李青春;;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学报;2013年05期

8 陈庭记;蔡炜;邓鹤鸣;邓慰;柯睿;温生;雷力行;;复合绝缘子综合监测现场应用探讨[J];电瓷避雷器;2013年05期

9 宿志一;;雾霾天气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3年08期

10 姚文俊;何正浩;邓鹤鸣;;直流电压下两相体放电的路径选择[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明;谭薇薇;;一种新型的人工气候室免疫控制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广明;孙亮;;人工气候室的温度控制策略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1年01期

3 肖隽;新型人工气候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2004年06期

4 王裕春;教字式程序控制人工气候室[J];环境条件与试验;1986年04期

5 童祯恭 ,罗新梅 ,唐国强 ,方永忠;人工气候室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J];暖通空调;2004年09期

6 夏畹,刘焕成,黄滋德,马平;多工况人工气候室的设计及特点[J];制冷技术;1996年01期

7 吴延鹏;建筑材料与结构耐久性实验小型人工气候室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年02期

8 徐杰;人工气候室电光源的选择初探[J];光源与照明;2003年03期

9 潘瑞辉;陈晓琴;李羡筠;甘永金;;用动式吸入染毒柜制作小型高温人工气候室[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朱斌,钱文斌,张延武;人工气候室热负荷的数学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国强;罗新梅;;智能化人工气候室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吴延鹏;赵博;;矿山结构物强度与耐久性实验系统小型人工气候室的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3 夏畹;刘焕成;黄滋德;马平;;多工况人工气候室的设计及特点[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肖国强;小箱子里模拟水稻生长环境[N];浙江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波;人工气候室智能控制器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傅大梅;人工气候室无线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严寒;太阳辐射对人工气候室内环境参数影响的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叶建华;人工气候室控制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2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82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