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系统
本文关键词: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系统 出处:《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一种主要由伺服电机、径向磁化盘状永磁铁、"F"形导磁体及悬浮物构成的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系统。系统中,并联悬浮物是置于导磁体正下方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伺服电机驱动盘状永磁铁旋转,改变通过悬浮物的有效磁通量,进而控制悬浮力大小,实现两铁球的稳定悬浮。根据系统结构及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原理将系统模型简化,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使系统稳定悬浮的可能性,计算使系统稳定悬浮的PD控制器反馈增益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器参数满足计算范围条件下,当给系统一较小阶跃外扰时,在实时控制系统作用下,系统在很短的响应时间内可达到新的稳定悬浮状态;相同的外扰可导致左右球异向的位移响应结果,左球移动方向与外扰相同,而右球相反。
[Abstract]:A kind of controllable magnetic circuit parallel permanent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mainly composed of servo motor , radial magnetized disk - shaped permanent magnet , " F " - shaped magnetizer and suspended matter is put forward . In the system , the parallel suspended matter is two different weight iron balls under the guide magnet , the servo motor drives the disk - shaped permanent magnet to rotate , changes the effectiv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suspended matter , and then controls the suspension force to realize stable suspension of the two iron balls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a new stable suspension state in a short response tim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al - time control system . The same external disturbance can lead to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left and right ball , and the left ball moving direction is the same as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 , while the right ball is opposite .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知工科大学智能机械系统工学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5257,51310105025) 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LQJ20140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7132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H47F02)项目资助
【分类号】:TM273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随着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磁悬浮技术的深入研究,永磁悬浮技术相比于电磁悬浮技术具有节能、结构紧凑、无发热等优点,因此,各国研究学者不仅对此技术普遍关注,还提出了多种永磁悬浮系统[1-5]。水野毅等人[6]提出一种新型双磁路磁悬浮系统,该系统的4个驱动器驱动铁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彬;李永春;许德辉;谢婷婷;;一种改进的基于单神经元网络PID控制算法在并联型APF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2 刘效芳;;300万伏阻容并联型分压器改造为阻容串联型低阻尼电容分压器[J];变压器;1988年02期
3 凌季平;高沁翔;;MATLAB应用于并联型电力有源滤器的仿真研究[J];黑龙江电力;2007年04期
4 江晨;闻凯;;并联型PFC电流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4年08期
5 陈仲;罗颖鹏;石磊;陈淼;;并联型APF两种典型控制方式的机制解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3期
6 刘宏超;彭建春;;模糊PI控制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8期
7 乐健;姜齐荣;韩英铎;;并联型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研制[J];电气技术;2006年08期
8 沈艳霞;杜辉;;基于SVPWM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研究与仿真[J];电源技术;2014年03期
9 谭国俊;张建良;韩耀飞;;基于SVPWM的并联型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9年05期
10 唐卓尧,任震;并联型混合滤波器及其滤波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兴国;李庆民;王辉;徐琳;;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参数优化设计[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福建 庄力群;再析串联型与并联型稳压电路的内阻与噪声[N];电子报;2001年
2 成都 张成波;浅谈并联型与串联型稳压电源[N];电子报;2004年
3 广西 张胜才;并联型稳压电源的调试要点[N];电子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苍松;并联型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丛耸;基于LC滤波器的三相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杜芳洲;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余福斌;基于FPGA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李济君;高阶并联型Buck-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及其混沌控制[D];湘潭大学;2016年
6 杨桂婷;应用于低压配电网的并联型APF装置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邹阳阳;基于单周控制的单相并联型APF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谢兴峰;指定次补偿的并联型APF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9 宋欣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
10 余啸峰;并联型三相三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88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38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