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二氧化钛微球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18-01-09 05:17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微球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二氧化钛微球 铌掺杂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石墨烯量子(GQDs) CdS/CdSe量子点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


【摘要】:20世纪以来,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迫使人们加快了对清洁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在众多清洁能源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备受关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和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以其制备工艺简单、高光电转换效率、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研究。在众多半导体材料中,TiO2以其特殊的光电性质及成本低廉、稳定性好、抗腐蚀性好、强氧化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光阳极,并取得了较优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就目前太阳能电池实际应用的需求而言,其效率偏低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光阳极材料:捕获更多的光以及快速有效的传输光生电子,是电池光电性能优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论文主要围绕三维TiO2微球的制备、掺杂改性、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及性能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铌掺杂的分级锐钛矿三维TiO2微球,球体由暴露的(001)晶面的纳米带和纳米微粒组成;并进一步研究了铌掺杂TiO2微球对DSSC微观结构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b5+取代TiO2晶格中Ti4+的位置,且TiO2薄膜的带隙随着铌掺杂浓度的改变而变化。与纯TiO2电池相比,适量的铌掺杂TiO2薄膜组装的DSSC显示出较强的光电性能。Nb-3.5(Nb 3.5mol%)DSSC的转换效率最佳,为4.99%。与纯TiO2电池(4.39%)相比转换效率高13.7%。这是因为铌掺杂的太阳能电池具有暴露的高活性(001)晶面,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可以增加光生电子的数量,而且由于铌掺杂的TiO2的导带边最小值(CBM)降低,电子收集和传输能力增强。然而,过量的铌掺杂导致电池的性能降低,这是由于Nb-TiO2样品中存在过多的缺陷,导致在缺陷处的电荷复合增强。以三维锐钛矿TiO2微球为上层光散射层材料,商业纳米TiO2作为下层连接材料,采用刮刀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双层Ti O2薄膜,并将其应用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其中,石墨烯量子点(GQDs)采用滴液法引入,CdS/CdSe量子点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SILAR)沉积。制备了CdS/CdSe量子点敏化及石墨烯量子点/CdS/CdSe共敏化太阳能电池,并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及CdS不同敏化周期及对电池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量子点引入前后及CdS不同敏化周期对薄膜的光学性质、电子传输及载流子复合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优选条件下,TiO2/QGDs/CdS(4)/CdSe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24%,光电流密度为9.47mA/cm2。这显著高于TiO2/CdS(4)/CdSe电池的这些参数(0.59%与6.22 mA/cm2)。这主要是由于TiO2表层吸附石墨烯量子点后增强了电子的传输,减少了载流子的复合。
[Abstract]:In many kinds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 TiO2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 The light current density was 9.47 mA / cm2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iO2 / CdS ( 4 ) / cdse cells ( 0.59 % and 6.22 mA / cm2 ) .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enhancement of electron transport after adsorption of graphene quantum dots on the surface layer of TiO2 , and the recombination of carriers is reduced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晶;李鹏;张迪;;三端耦合多量子点体系的电输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于潇;张雪萍;王才富;倪柳松;何磊;张晨;孙孟娜;许世超;魏俊富;王兵;张纪梅;王海涛;;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科技视界;2013年29期

3 隋鹏飞,杨其艳,戴振宏,黄士勇;球型量子点电子填充性质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4 李朝霞,李作宏;单量子点体系极化电子的输运[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4年02期

5 贺泽龙;韩晶;李华;;四端耦合量子点桥的电输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楼曹鑫;丁澜;马锡英;黄仕华;;锗/硅量子点形貌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与电学特性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安梅;;多层单电子量子点的低激发态能谱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0期

8 李芝;陈静;雷威;;量子点层厚度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发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1期

9 冯金福;正常金属-量子点-超导系统的共振隧穿[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乔毅;冯雪元;张家雨;崔一平;;量子点发光材料在多色照明上的应用[J];照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德红;武红敏;梁建功;韩鹤友;;量子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佳涵;葛玉舒;田方方;樊婷;袁莲;刘义;;微量热研究量子点对线粒体代谢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贾金锋;;全同金属量子点的生长与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用于在体高灵敏检测的量子点发光光纤生物传感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常丽君;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曲照贵;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牧洋;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全楚;“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N];健康报;2005年

6 刘霞;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霞;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欢;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马艳红;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星波;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3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钒;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6 黄碧海;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探针构建[D];武汉大学;2012年

7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卞伟;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磷光探针研究及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9 胡思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功能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瑞政;光功能客体/LDHs插层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强;二氧化钛微球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优化[D];郑州大学;2017年

2 李鹏伟;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及大面积制备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王毅乐;高吸收效率太阳能电池陷光机制和光学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4 马丽;基于CuI为P型材料的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5 尹芳蕊;纳米颗粒—量子点经嗅觉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8年

6 许智祥;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秀清;量子点的不同修饰方法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华晓锋;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的偶联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玉丹;单电子隧穿耦合量子点的输运和光学性质[D];山西大学;2011年

10 何至青;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0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00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