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粗糙集理论与D-S证据理论改进的多元回归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21:24

  本文关键词:基于粗糙集理论与D-S证据理论改进的多元回归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出处:《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长期负荷预测 多元回归 粗糙集方法 D-S证据理论


【摘要】:当前,中长期负荷预测大多采用多元回归算法,但在建模时对影响因子及历史年的选择缺乏良好的依据,很难在考虑更多影响因子及历史年数据与降低回归模型误差之间做出平衡。这使多元回归算法在实际负荷预测中的精准度很不稳定。将粗糙集理论与D-S证据理论引入多元回归算法,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分别以历史年和影响因子为对象进行聚类,以此建立多个多元回归模型。利用D-S证据理论对多个组合预测的权重分配方案进行权重融合,得出最终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的组合预测模型。经算例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平衡影响因子和历史年的选取,能有效提高多元回归算法在中长期负荷预测中的准确性,适用性强。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load forecasting mostly adopt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lgorithm, but in modeling, there is no good basis for the choice of influence factors and historical year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balance between considering more influence factors and historical data and reducing the error of regression model. This makes the accuracy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lgorithm very unstable in actual load forecasting. The rough set theory and D-S evidence are combine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is sorted by rough set theory. The historical year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taken as the objects for clustering. Using D-S evidence theory,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scheme of multiple combination prediction is fused, and the combined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an example. The model can balance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and the selection of historical year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lgorithm in medium and long term load forecasting.
【作者单位】: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通信公司;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TM715
【正文快照】: 0引言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中负荷受经济、社会和气象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如何从多因素中提取关键影响因子和减小多因素综合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并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中长期负荷预测算法中,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对影响因子的利用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元鉴;;D-S证据理论及其改进算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10期

2 夏祖勋,刘同明,解洪成;关于证据理论中辨识框不同类型下的信息综合[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倪明,单渊达;证据理论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03期

4 齐占伟;辜承林;;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董彦佼;韩元杰;刘洁莉;;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中的改进[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4期

6 郑德玲,汤新蓓;证据理论支持下的多专家求解理论框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张建华,陈新,王红军;基于证据理论的最佳联盟评价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2004年07期

8 周凌柯,刘瑞兰;对证据理论检测显著误差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9 陈炜军;景占荣;袁芳菲;朱安福;;D-S证据理论的不足及其数学修正[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宋建勋;张进;吴钦章;;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特征数据融合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永一;沈怀荣;彭颖;;对D-S证据理论几种改进方法的分析与讨论[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郑德玲;汤新蓓;方巍;王俊然;;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专家意见综合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孙怀江;杨静宇;;证据理论的改进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潘巍;王阳生;;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情感辨识算法[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周凌柯;刘瑞兰;;对证据理论检测显著误差的研究[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6 孔鹏程;周健;;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算法的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韩;方艮海;王勇;;证据理论在机构评价与选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楠;李靖;李建爽;黄绚烨;;基于证据理论的施工中人为过失改错效果的评估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9 马小平;汪永东;樊阳;;模糊证据理论的深入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朱靖;王晨熙;鄢茂林;郑义成;;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身份融合中的改进[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海生;基于证据理论的分类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肖建于;证据理论研究及其在矿井突水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梁伟光;基于证据理论的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缪燕子;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在矿井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锁斌;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及其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7 肖明珠;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处理研究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高速列车走行部故障诊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睿虹;基于广义证据理论的多模式智能推理与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宋姝婷;基于Rough集、T-范数和证据理论的属性约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俊;基于证据理论的在线消费者备选商品评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晓光;基于D-S证据理论的推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侯俊;证据理论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7 段林珊;基于证据理论的多源证据分析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哲;证据理论中的证据生成和融合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俞捷;面向动态多Agent系统的两维D-S证据理论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姝丹;基于证据理论和凸函数证据理论的推理工具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1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