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改进数字单环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18-01-14 14:26

  本文关键词: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改进数字单环控制技术 出处:《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电力技术 LCL型并网逆变器 单环控制 数字控制延时 脉宽调制 超前补偿器


【摘要】:建立逆变侧电流单环反馈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研究数字控制延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系统稳定控制下的约束延时区间.为减小数字控制延时,通过前移脉宽调制比较寄存器装载时刻的方法,在未提高采样频率的情况下将采样延时减小为采样周期的1/2,使系统达到临界稳定状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参数优化的方法对传统相位补偿算法进行改进,在提高系统相位裕度的同时能降低系统高频增益,提高系统稳定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single-loop feedback control of inverter side current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gital control delay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elay of digital control, the method of comparing the loading time of register by forward pulse width modulation is obtained. When the sampling frequency is not increased, the sampling delay is reduced to 1 / 2 of the sampling period, which makes the system critical stable.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phase compensation algorithm is improved b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can improve the phase margin of the system and reduce the high frequency gain of the system.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roved metho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2014DFG72240)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KJLD14006)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C2016-S009)~~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Received:2017-01-10;Accepted:2017-05-09Foundation: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14DFG72240);Science andTechnology Land Plan of Jiangxi Province(KJLD14006);Gradu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Jiangxi Prov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伟;赵荣祥;蒋大鹏;;一种基于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实现方案[J];电源技术应用;2006年08期

2 庹元科;徐定成;傅剑锋;彭志春;;高效率并网逆变器发展综述[J];现代建筑电气;2011年05期

3 曾正;赵荣祥;汤胜清;杨欢;吕志鹏;;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用先进并网逆变器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4期

4 李蕴知;;一种并网逆变器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14期

5 王斯成,余世杰,王德林,苏建徽,董路影,沈玉梁;3kW可调度型并网逆变器的研制[J];太阳能学报;2001年01期

6 陈潼;赵荣祥;;并网逆变器间接电流解耦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3期

7 陈潼;赵荣祥;;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张强;张崇巍;张兴;谢震;;风力发电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6期

9 文劲松;戴瑜兴;刘伟;;3kW单相可再生能源并网逆变器设计[J];低压电器;2007年15期

10 蔡磊;钱照明;彭方正;;Z源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的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鹏;毕天姝;薛安成;杨奇逊;;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侯世英;庹元科;;双频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史玉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淑琴;戴敏;韩国志;徐聪;边忠国;;微电源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刘聪;戴珂;张树全;段科威;康勇;;分布式发电并网逆变器实现有源滤波与无功补偿功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林辉品;王鹿军;吕征宇;;电网谐波背景下并网逆变器的PRI控制方法[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高勇;张文娟;杨媛;;双馈变频用LCL滤波的电压型整流器的分析与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周伶;我区光伏电站关键设备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2 姜小莉 左裔;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N];常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鹏;蓄电池并网放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许德志;并网逆变器与电网谐波交互的建模分析与抑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3 李小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非理想电网适应性分析及优化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赵强松;新型比例积分多谐振控制及其并网逆变器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杨东升;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的电流和功率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丁浩;逆变型电源分布式并网孤岛检测与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伞国成;电压源逆变器并网及PCC电压质量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宇龙;电网电压畸变情况下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越;基于虚拟磁链的三相并网逆变控制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熊洁;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振伟;基于电网阻抗辨识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修林;含多并网逆变器的配电网谐振机理分析与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姜振廷;三电平T型并网逆变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程超;单相并网逆变器LLCL型输出滤波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李朋;不平衡故障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流建;基于键合图和BP神经网络的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王军;低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谐振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3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23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