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微型综合能量系统梯级余热发电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离岸微型综合能量系统梯级余热发电优化设计 出处:《电力建设》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平台 微型综合能量系统 余热梯级利用 优化设计
【摘要】:以海洋平台为代表的离岸能量系统多使用燃气轮机发电,可回收利用的余热占总能的30%以上,因而余热潜力巨大。文章从微型综合能量系统梯级余热发电优化设计的角度,将余热分等级利用,用余热锅炉回收高温烟气,再利用有机朗肯发电技术回收热交换以后的中低温热源,实现余热的梯级利用。构建以工程年总成本最小,CO2年排放量最少为目标,以电负荷、热负荷平衡等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典型海上油气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的协同优化。
[Abstract]:The offshore energy system represented by offshore platform mostly uses gas turbine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the recoverable hea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30% of the total energy. Therefore, the potential of waste heat is grea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ascade waste heat generation in micro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the waste heat is used to recover high temperature flue gas from waste heat boiler. Using the organic Rankine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o recover the heat source after heat exchange to realize the cascade utilization of residual heat. The construction takes the minimum annual total cost of the project as the goal and the electricity load as the goal.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thermal load balance as constraint condition is compared with typical offshore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design schemes.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cooperative optimization of cost control and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作者单位】: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7151)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4M562335)~~
【分类号】:TM617
【正文快照】: 0引言离岸工程能量系统作为海洋平台的基础保障设施,担负着提供电、热等能量的任务,构成独立的微型综合能量系统。由于其自身供能的特点,系统存在大量未开发的余热。如何优化设计该类系统中各单元的组成、容量以回收系统潜在的热能,从而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红战;提高余热发电量的有效措施[J];河南化工;2002年12期
2 张爱民;;浅谈中国水泥余热发电的现况及市场前景[J];中国外资;2011年21期
3 钟桂龙;国外余热发电概况[J];发电设备;1990年01期
4 ;加强余热发电的经济运行及管理[J];中国电力;1994年09期
5 程安康,章祖义;余热发电的运行及管理[J];能源技术;1994年04期
6 程安康,章祖义;余热发电的运行及管理[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5年03期
7 刘国峰;;浅谈余热发电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7期
8 程安康;余热发电的选择及其系统[J];能源技术;2000年04期
9 ;窑尾余热发电新技术通过专家鉴定[J];能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10 赵刚,李富_g,朱建良;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的原理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晓旭;;余热发电之我见[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2 谭云彬;;株冶余热发电调节控制与保护的研究[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徐路;李伟;;提高余热发电能力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王贺敏;李英锁;;烧结余热发电在邯钢的实施应用[A];2012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锴;甄晓初;;余热发电最佳操作控制分析与实践[A];2012年全国炼铁原料技术创新与烧结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涂仁辉;;利用剩余煤气提高烧结余热发电功率[A];2014年十一省(市)金属(冶金)学会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闫青;;余热发电的油系统介绍及控制[A];2012年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宝东;;烧结余热发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9 徐路;;高效流体输送技术在余热发电上的应用[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10 Dan Stinger;王艳;;余热发电[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欣楠;海南首个水泥余热发电工程试运行[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罗杰;余热发电成节能减排先行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记者 蒋新会邋通讯员 张文东 杜庆亚;硫酸余热发电技改工程竣工[N];徐州日报;2007年
4 薛伟堂;硅冶炼余热发电推广迈出实质步伐[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周亚峰;“水泥大鳄”竞相抢滩余热发电[N];湖北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刘琳;千业水泥公司余热发电[N];焦作日报;2008年
7 记者 代晓明;这口锅炉很节能余热发电6000万[N];四川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郭智军;余热发电实现供电环保双丰收[N];阿克苏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胡志睿 记者 张晶;我首个大功率玻璃余热发电厂竣工投产[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曾婷婷 通讯员 朱可惠 林亚林;东山旗滨玻璃余热发电厂并网验收[N];闽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红翠;基于超结构MINLP模型及遗传算法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菲;余热发电机组励磁与汽门协调控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屈婷婷;烧结余热发电负荷偏低问题诊断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耿;TC天然气增压机余热发电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4 阮鸿飞;安彩高科余热发电及光伏发电系统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5 李锋;提高余热发电机组综合效率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甘世俊;水泥厂余热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安徽工程大学;2012年
7 魏婷;烧结余热发电的热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尹泽成;余热发电透平机效率与发电机转矩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圣梅;余热发电自动控制系统[D];济南大学;2012年
10 江南志;余热发电与水泥生产协调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济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39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3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