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Si-C-RGO杂化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本文关键词: 硅纳米颗粒 NaF-Si-C-RGO杂化材料 无定形炭 循环稳定性 出处:《新型炭材料》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NaF溶液为添加剂,热固性酚醛树脂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碳源,制备了NaF-Si-C-RGO杂化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相关电化学性能测试。NaF-Si-C-RGO杂化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均高于NaF-Si-RGO和Si-C-RGO杂化材料。因为硅纳米颗粒表面的无定形炭包覆层可以抑制SEI膜的不断形成;NaF中的Na+可以插入到氧化石墨烯片层中,不仅可以缓解氧化石墨烯片层的堆垛现象,还利于Si纳米颗粒在石墨烯片层中的分散,使更多的活性物发挥作用;F-的存在,一定程度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减少了HF的生成,这有利于维持电极结构的完整,从而保证了电极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Abstract]:NaF-Si-C-RGO hybrid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NaF solution as additive, thermosetting phenolic resin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as carbon sourc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Raman analyzer (Rama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it. The cyclic stability and capacity retention of NaF-Si-C-RGO hybrid materia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aF-Si-RGO and Si-. C-RGO hybrid materials. The amorphous carbon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silicon nanoparticles can inhibit the continuous formation of SEI films. The Na in NaF can be inserted into graphene oxide, which can not only alleviate the stacking phenomenon of graphene oxide,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dispersion of Si nanoparticles in graphene oxide. Making more active substances work; The existence of F- inhibits the decomposition of electrolyt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reduces the formation of HF, which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ensuring the good cycling 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科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基金】:山西省基金(2012011219-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杰出青年人才项目~~
【分类号】:TB332;TM912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科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Foundation item: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2012011219-3);Outstanding Young Talent Fund of Institute ofCoal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庆超;杂化材料[J];现代化工;1988年06期
2 陈克城;;杂化材料与杂化技术[J];今日科技;1989年03期
3 李旭华,袁荞龙,王得宁,应圣康;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4 徐炽焕;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商品化[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1期
5 李旭华,袁荞龙,王得宁;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2期
6 王华林;李延红;翟林峰;史铁钧;盛敏刚;王继植;;可降解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Ⅲ.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降解[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7 凌伟;顾嫒娟;梁国正;;耐热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0期
8 刘镇;吴庆银;钟芳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9 李玉;于文志;韩兆让;刘春丽;余娜;崔琳琳;;PMMA/TiO_2-SiO_2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1期
10 秦元成;任洪波;毕于铁;张林;罗美明;;PMMA/SiO_2/OV-POSS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允伍;赵强;何坤欢;曾永飞;卜显和;;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构筑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苏忠民;;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实验合成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杨扬;赵超越;陈桥;吴刚;;高流动性星形聚酰胺杂化材料[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胜洋;李晴;王彩凤;陈莉;陈苏;;利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量子点—聚合物杂化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6 闫冰;;镧系光功能杂化材料多层次组装最新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徐龙彬;岑浩;傅雅琴;;二氧化硅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8 王希渠;;特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子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洪杰;符连社;林君;李焕荣;孟庆国;揣小红;李云辉;王树彬;杨魁跃;;稀土/高分子杂化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10 陈前火;黄灿瑚;曹庆;章文贡;;稀土配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杂化材料“武装”功能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晗;生物分子—金簇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生物医学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杨树华;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可控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孟维利;石墨烯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太阳电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吴莹;有机—钼磷酸功能分子杂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童霞;磷系三元杂多化合物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秦家强;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微相结构的形成、演化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毛辉麾;具有规整孔道结构的蒙脱土柱撑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8 陈鹭剑;共轭多烯类杂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非线性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李忠;聚合物/无机物/生物质杂化复合材料及其陶瓷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贺良灿;金属—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杏;偶氮苯/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及其对Fe_3O_4纳米颗粒电磁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园厂;磷酸锰基纳米花杂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3 何兴华;纳米金属氧化物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董士花;酞菁预聚物与Fe_3O_4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静;锡氟磷酸盐玻璃—聚合物杂化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6 余淼淼;石墨纳米片及其磁性杂化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姚珂;纤维素/氧化铜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徐宪玲;氧化石墨烯/纳米氧化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马砚骄;氧化锌晶须负载纳米铜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阳仁彤;基于纤维纳米晶杂化材料的智能化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55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5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