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多馈入直流并网与传统交流并网对比
本文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电网 交流并网 电压稳定性 新能源 VSC 经济性评估 出处:《高电压技术》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形成区域性的多个能源基地,传统的交流并网容量小、损耗高并且对区域交流系统影响大,柔性直流输电经济稳定且节省输电通道,区域性大型能源基地采用多馈入电压源型直流输电(VSC)并网,然后经电流源型直流输电(LCC)通道外送,能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论述了多馈入直流并网的可行性,然后对交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对比,并针对其工程应用的性价比进行经济性评估。然后通过设计新能源多馈入直流并网和传统交流并网拓扑结构,并配置两种方式的系统参数,最后通过DIg SILENT软件建模仿真,基于连续潮流法对比两种并网方式系统正常工况下的静态特性,基于风电场故障扰动对比分析两者的暂态特性。仿真结果确定了多馈入直流并网用于新能源大量区域性接入的优越性,该拓扑能够平抑新能源波动,增加新能源消纳,减轻传统LCC直流送端对交流电网的依赖。
[Abstract]: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multiple energy bases, the traditional AC grid-connected capacity is small, high loss and a large impact on the reg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lexibl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economic stability and save transmission channels. The large regional energy base uses multi-fed voltage sourc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VSC-DC) to connect to the grid, and then sends out the LCC-channel via the current-source DC transmission channel. At first,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infeed DC grid connection is discussed, and then the AC / D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compared. The cost performance ratio of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s evaluated. Then the new energy multi-fed DC and the traditional AC grid topology are designed and the system parameters of the two ways are configured. Finally, through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DIg SILENT software,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id-connected systems under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power flow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farm fault disturban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nfirm the superiority of multi-fed DC connection for large regional access of new energy, and the topology can suppress the fluctuation of new energy. Increase new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e the traditional LCC DC terminal to AC power grid dependence.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奎屯供电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670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1491112)~~
【分类号】:TM721.1
【正文快照】: 0引言1我国的能源分布极其不均,沿海发达地区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供电不足,三北地区大量新能源集中开发,本地消纳趋于饱和,亟需外送。三北地区形成大量区域性能源基地,但不同的能源基地间,地理距离较远,交流并网损耗高、成本大、不够稳定。用于新能源孤岛并网的柔性直流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锐腾;;风力发电将开创一个新能源时代[J];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2 魏磊;姜宁;于广亮;高媛媛;孙川永;张琳;;宁夏电力系统接纳新能源能力研究[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3 景春梅;;关于促进我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2年50期
4 陈亚爱;丁宝利;;浅谈未来电力新能源[J];电工技术;1995年09期
5 王博;;新时期电力新能源及其利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年35期
6 瞿宏学;梅掌荣;;论压力发电在新能源潮流中的地位[J];科技资讯;2013年08期
7 寿瑜江;;探讨大规模新能源电力进行安全高效利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4年15期
8 凌申;;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新能源产业带的构建——以江苏盐城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9 刘琦;;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年01期
10 范其丽;郑晓茜;马朝华;;我国电力发展状况与新能源开发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乃永;姚金雄;李冰寒;张世强;;陕西电网“十二五”期间调峰能力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永德;聂军;;新能源 新动力——混合电池电容动力系统的应用[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兴刚;;云南“十二五”新能源规划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蔡舒;;稳固自身,向外拓展[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炜;杭州地调新能源运营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王灿;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评价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宋美微;水电富集地区新能源出力特性及容量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昌海;基于经济性分析的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焦龙;新能源场站涉网性能验证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孙霏;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调度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高云峰;延庆地区新能源电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吴小刚;适用于新能源直流并网的高压大功率变换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王煌;新能源驱动的空气捕碳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周磊;提高巴彦淖尔市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负荷管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3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6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