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弹簧式四永磁体结构动能采集器设计及性能测试
本文关键词: 振动能量采集 动力学分析 电磁学分析 电路仿真 实验验证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6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振动学及电磁学理论,建立了采集器工作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平面弹簧式四永磁体结构振动能量采集装置,对拾振结构和换能结构进行了理论与仿真分析,讨论了采集器后续接口电路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对该电路进行了优化仿真,通过实验测试了该装置的性能,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采集装置接口电路输出电压可以在0.25 s内上升到9 V,此时,电压比较电路产生一个触发信号控制模拟开关导通,使设备正常工作,证明该采集器能可靠使用。
[Abstract]:According to vibration theory an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 physical model acquisition work, a flat spring type four permanent magnet structure vibration energy collection device design, the vibration structure and energy transfer structure is analyzed in theory and simulation, and discussed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of the subsequent collector interface circuit, and the circuit optimization the simul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was tested by experiments, and verifies i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quisition device interface circuit output voltage can be up to 9 V within 0.25 s at this time, the voltage comparison circuit generates a trigger signal to control the analog switch conductio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the collector can reliable to us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资助项目
【分类号】:TM619
【正文快照】: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等低功耗设备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高效地为这些器件供电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关键。无线传感器大多散布在环境苛刻、人类难以接近的地方或被植入待测物体内部,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启明;超导永磁体[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3期
2 ;永磁体及其相关的研究发展史[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2期
3 启明;永磁体的发展[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5期
4 刘孟陶,张新元;医用永磁体实行标准化生产的雏议[J];生物磁学;2002年03期
5 钟培全;稀土元素-铁-硼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2期
6 齐凤春;;永磁体在医疗上的应用[J];仪表材料;1975年01期
7 齐风春;;永磁体标准化展望[J];仪表材料;1975年06期
8 齐凤春;永磁体稳定性问题续谈[J];电测与仪表;1977年02期
9 ;关于钐镨钴永磁体的稳定性、使用价值和大规模生产[J];磁性材料及器件;1977年01期
10 蒋辉瑜;傅应生;林彩东;;铈钴铜铁永磁体的应用[J];仪表材料;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福强;孙爱芝;关媛媛;陈云志;;开放磁路下永磁体外磁场磁性能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增峰;谈萍;张晗亮;汤慧萍;刘海燕;黄瑜;;粘结永磁体发展现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徐克仁;李蔚;周慧颖;康玉红;;永磁体的开路剩磁及其临床意义[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励轲;陈立群;;矩形永磁体磁场中压电悬臂梁的动力学建模[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5 武海澄;杨仕友;李t,
本文编号:1484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8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