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原子层沉积增强微纳结构硅电池的光电性能

发布时间:2018-02-09 17:07

  本文关键词: 硅微纳结构 原子层沉积 氧化铝 钝化 铝掺杂氧化锌 透明电极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硅表面沉积氧化铝(Al_2O_3)作为钝化层、掺铝氧化锌(AZ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将其应用于有金字塔结构和黑硅结构的光伏电池.通过对反射光谱、电流-电压(J-V)曲线、外量子效率等测试,比较平面硅、金字塔绒面硅和黑硅3种不同材料结构电池的光电性能.通过在金字塔结构硅表面沉积10次循环的Al_2O_3作为钝化层,180 nm厚的AZO作为透明电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1.23%,短路电流28.72 m A/cm~2,开路电压0.548 V,填充因子0.71.将该钝化层和透明电极应用于黑硅电池上获得了8.89%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掺铝氧化锌作为透明电极、Al_2O_3作为钝化层,对微纳结构硅电池性能有明显提高.
[Abstract]:Al2O3 (Al2O3) was deposited on silicon surface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ZO) thin film was used as transparent electrode. It was applied to photovoltaic cells with pyramid structure and black silicon structure. Current-voltage J-V) curves,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measurements, and comparison of planar silicon, 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ilicon and black silicon cell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were studied by depositing 10 cycles of Al_2O_3 on the surface of pyramidal silicon as the passivating layer of 180 nm thick AZO as transparent electrode.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11.23,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is 28.72 Ma / cm ~ (-2), the open circuit voltage is 0.548 V, the filling factor is 0.71.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8.89% is obtained when the passivated layer a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are applied to the black silicon cell. Al-doped zinc oxide acts as a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Al _ S _ 2O _ 3 is used as passivating lay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icro-nano structure silicon batter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基金项目(61204074,91233208)
【分类号】:TM91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斌;郭立;万喜新;佘鹏程;;新型晶硅电池快速烧结炉的研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2年08期

2 丁武昌;贾锐;崔冬萌;陈晨;孟彦龙;乔秀梅;金智;刘新宇;;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论文选登 多晶硅电池叠层抗反射层的设计研究[J];太阳能;2013年01期

3 韩长安;邹帅;李建江;曹芳;王栩生;章灵军;苏晓东;;高效多晶黑硅电池的产线技术[J];太阳能学报;2013年12期

4 李新忠;台玉萍;聂兆刚;尹更新;张利平;;太阳能硅电池表面特性的激光散斑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许玲;李明;李国良;黄波;魏生贤;;槽式聚光系统聚光硅电池阵列特性实验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翟忠寿;杨佳;杨利利;安百俊;;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制造工艺进展与应用前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3年09期

7 赵伟;黄国华;施钰川;韩涵;;双面扩散多晶硅电池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3年10期

8 许自霖;卢智恒;姚强;;晶硅电池在低倍聚光条件下短路电流变化规律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2年04期

9 邵彪;张瑞英;赵春雨;董建荣;杨辉;张金仓;;锥型亚波长光栅在薄膜晶硅电池中的吸收增强效应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4期

10 王仕建;贾锐;张希清;孙昀;孟彦龙;丁武昌;崔冬萌;陈晨;任高全;;激光在PERC晶硅电池中背面点接触电极制备中的应用[J];发光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专攻太阳能硅电池[N];苏州日报;2012年

2 记者 罗晖;“光漏斗”比普通硅电池发电量提高3—4倍[N];科技日报;2007年

3 实习生 李晓芳;2014年光伏发电或将平价上网[N];江苏科技报;2011年

4 实习记者 段炼;科技助力光伏 产品低成本化[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辛华;聚光太阳能市场高速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妍;禹城汉能:高科技引发新能源产业裂变[N];国际商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增超;黑硅太阳电池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浦旭鑫;晶硅电池表面CdS/ZnO减反射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雪飞;黑硅电池片上液相沉积法制备SiO_2薄膜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8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98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