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柔性并网光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2-09 20:28

  本文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柔性并网 光储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谐波补偿 出处:《太阳能学报》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实现主动配电网中清洁能源对电网的支撑和调节功能,设计并开发一种柔性并网光储系统。系统上位机实现顶层控制策略,确定系统参与配电网优化运行的最优有功、无功出力,实现光储系统友好接入电网。系统能量变换单元由光伏DC/DC变换器、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3部分组成,其中光伏DC/DC实现升压功能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储能双向DC/DC实现功率可控的充放电,使系统并网有功为参与配电网优化运行的最优有功功率。DC/AC变换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实现有功、无功最优并网,同时检测负载电流,实现谐波补偿。基于配电网动态模拟系统构建实验平台,测试结果验证柔性并网光储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渗透率并网光储系统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pport and regulation function of clean energy to the power network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 flexible grid-connected optical storage syste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top-level control strategy is realized by the upper computer of the system, and the optimal active power of the system participating in the optimal op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determined. The system energy conversion unit is composed of photovoltaic DC/DC converter, energy storage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and DC/AC converter. Among them, photovoltaic DC/DC achieves boost function an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nd energy storage bidirectional DC/DC realizes controllable charge and discharge, which makes the system grid-connected to be the optimal active power. DC / AC converter that participates in optimal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bilizes DC bus vol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load current is detected and harmonic compensation is realized. Based 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flexible grid-connected optical storage system.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high permeability grid-connected optical storage system.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7089) 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521001160005) 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J2016018)
【分类号】:TM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艳;;浅谈电力电子中的谐波问题[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危韧勇;谐波抑制技术及发展[J];大众用电;2002年03期

3 黄宜永;港口设备谐波抑制的几种方法[J];交通企业管理;2005年10期

4 韦强;马皓;;民用建筑中的谐波及其抑制[J];电气工程应用;2005年03期

5 魏伟;;谐波抑制技术研究综述[J];电气技术;2009年06期

6 樊文杰,姜峰,傅蕾蕾;谐波污染测试及治理实例[J];江苏电机工程;2005年06期

7 刘翼;;谐波的危害及对谐波污染的治理[J];低压电器;2007年16期

8 杨存志;;电力网的谐波防护与治理[J];云南电力技术;2008年01期

9 周柯;罗安;;一种大功率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综合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10 关静;;单相家用电器负载瞬时谐波补偿的仿真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跃;扬君;苏晓勃;曾志东;王兆安;王卫安;郭知彼;王小方;;电气化牵引网谐波综合治理及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议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石栋;章根来;;贵航钢厂的谐波现状调查及治理措施[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维涛;高鹏;;中压有源谐波补偿装置在金属加工企业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赫;孙辉;;基于基波跟踪的谐波及无功检测[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孙辉;邹积岩;;配电网谐波实时补偿预测检测策略研究[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赵汝有;;基于链式SVG的无功与谐波的综合补偿[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7 史承逵;;供电系统中无功与谐波综合优化补偿技术的研究[A];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2002-2003)[C];2005年

8 翁利民;;电力电子技术与谐波抑制、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研究综述[A];2004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超;何湘宁;;一种新型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拓扑[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希文;张建文;王刚;卓自明;;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改进型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定国;宽频域多类型谐波理论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帅智康;高效无功与谐波动态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郭伟峰;APF与TSC谐波无功综合补偿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赵伟;高压配电网谐波与无功综合动态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小莲;风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湍流影响机理研究与性能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吴敬兵;企业配电网电能质量检测及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洪德;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和无功检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琪俊;特定次谐波补偿的并联型APF算法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文娣;并联型混合电力滤波器与SVC无功谐波综合补偿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莉;双馈风电并网谐波抑制的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5 韩瑞静;环形配电网的等效模型及LFS-APF谐波抑制方案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袁僮瞳;分布式光伏电源的谐波分析与治理[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刘晶东;典型冶金负荷谐波问题分析与治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王东亮;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9 宋雪萍;SAPF检测与控制算法的优化和实现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张伟;三相PWM整流器的高性能控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98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98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