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碳捕集中氨逃逸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氨逃逸抑制技术 反应器 吸收剂 添加剂 优化 出处:《化工进展》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氨法碳捕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脱除效率等特点,在电厂烟气CO_2脱除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氨逃逸是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逃逸抑制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进展。首先阐述了吸收-解吸过程氨逃逸传递过程理论,分析了氨逃逸影响因素;其后,重点回顾了代表性氨逃逸抑制技术,包括水(酸)洗、添加剂、参数优化以及流程改进等,并且分析了各技术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就氨逃逸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氨逃逸抑制技术的系统集成是发展趋势,同时,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抑制剂是未来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
[Abstract]:Ammonia carbon capture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and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It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flue gas CO_2 removal in power plant. However, ammonia escape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ammonia escape inhibi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Firstly, the theory of ammonia escape transfer process in ab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 is expound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mmonia escape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representative ammonia escape inhibition technology is reviewed. It includes water (acid) washing, additiv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technology.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mmonia escape inhibition technology is prospec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ammonia escape inhibition technology is a developing trend. At the same time, low cos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inhibitors are the key points of future application research.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7061122,51506149)
【分类号】:X7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天恩;金一中;鲍慧敏;金光海;;氨法治理低浓度二氧化硫与解决氯平衡问题的联合方案[J];化工环保;1985年06期
2 胡永碧;;氨法脱碳新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年06期
3 付鑫;高建民;于萌萌;杜谦;吴少华;;氨法脱碳反应过程中吸收热的实验研究[J];节能技术;2012年04期
4 王伟能;;氨法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工艺[J];能源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5 桓德卿,张书良,张靖涛;氨法处理硫酸尾气中蓝色烟雾的防治措施[J];河南化工;1998年11期
6 秦锋;王淑娟;HALLVARD F.Svendsen;陈昌和;;氨法脱碳系统再生能耗的研究[J];化工学报;2010年05期
7 ;两段氨法处理硫酸尾气工业试验[J];化工环保;1980年01期
8 郭家骅;郭季璞;;氨法烟气脱硫综述[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2期
9 马双忱;王梦璇;孟亚男;陈伟忠;逯东丽;韩婷婷;;氨法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与脱碳后溶液解吸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05期
10 ;嫇土法湿法提拝遍地开花[J];科学通报;195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平;彭斯震;张九天;贾莉;;发达国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王从敏;郭燕;罗小燕;李浩然;;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碳捕集的热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马双忱;藏斌;逯东丽;宋卉卉;杨洁红;;氨法在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中的应用和发展[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9分会场:火电厂烟气净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闵航;;氨法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应用[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雨泽;;燃煤烟气CO_2氨法吸收实验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6 李根龙;;提高氨法烟气脱硫副产品产量的工艺研究[A];2013年全国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曾庆;郭印诚;牛振祺;林文漪;;氨法捕集烟道气二氧化碳的研究[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8 卢海钧;唐春桥;;氨法改碱法脱硫技术浅议[A];玻璃工业与耐火材料行业发展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富智;汪连环;郑建新;吴定新;;武钢四烧氨法烟气脱硫脱硫塔防腐失效原因分析及改进[A];2013年全国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云芬;;顺流式氨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技术及发展[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繁泓邋徐海清;让“江南氨法”走向世界[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媛媛;气候组织发布中国碳捕集与封存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0年
3 记者 贾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距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婧;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碳捕集和封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记者李韶辉;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2年
6 李北陵;“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亦喜亦忧[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郭力方;国家发改委力推碳捕集产业示范[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吴贤军;发改委首次明确在火电水泥等行业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N];中国建材报;2013年
9 赵琳琳;碳捕集:未来在自己手中[N];中国石化报;2013年
10 记者 贺韬;中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现场会在延安举行[N];陕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公达;基于氨法碳捕集的工艺环节优化与吸收剂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2 张民楷;氨法脱碳流程的敏感性分析及富液电容分离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刘芳;再生氨法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郭少鹏;湿式氨法烟气脱硫及结合臭氧氧化实现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蒙;氨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耦合化工品生产的新型工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雷;湿式氨法烟气脱硫塔内流场的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谢敏;氨法捕集二氧化碳宏观规律及超重力场强化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白睿;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王琳;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刘朝霞;乙二胺法碳捕集工艺模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赵昊阳;双行程氨法脱碳过程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川;氨法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吸收工艺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马博;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安全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郑显玉;氨法回收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12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1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