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在风电场相变储输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风力发电 相变储能 迟滞特性 超级电容 功率调节 出处:《电网技术》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相变储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平抑风电场功率波动,但相变储能固有的迟滞特性对调功效果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功率密度高、可以快速充放电的特点,改善相变储能的动态性能。以双螺杆膨胀发电系统为例,研究超级电容-相变储输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特性。针对系统可能面临的典型工况,提出了考虑荷电状态约束和冲尖功率约束的超级电容环路控制规律;同时提出了考虑相变储能装机容量和爬坡速率的超级电容功率、容量配置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超级电容的引入极大地缩短了相变储能系统过渡时间,一体化系统获得了更加平稳快速的调功性能。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is helpful to stabilize the power fluctuation of wind farm, bu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of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on the power regulation effe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rapi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Taking twin-screw expansio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capacitance-phase chang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d system are studied. The control law of super capacitor loop considering charge state constraint and impulse power constraint is proposed, and the supercapacitor power and capacity configur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and climbing rate is also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uper capacitor greatly shortens the transition time of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system achieves more stable and fast power regul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M53;TM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涛;张斌;晁勤;刘杰;王一波;陈哲;王境彪;殷志敏;;兼顾平抑风电波动和补偿预测误差的混合储能容量经济配比与优化控制[J];电网技术;2016年02期
2 陈霜;孙国强;卫志农;李群;刘建坤;;计及碳排放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随机可用输电能力协调决策[J];电网技术;2016年02期
3 田崇翼;李珂;严毅;张承慧;;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风电场多时间尺度复合储能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5年08期
4 鲍文龙;余岳峰;;模块化螺杆膨胀机组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5年03期
5 梅亦蕾;卢继平;朱三立;胡明;;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在电网运行中的功率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5年01期
6 张纯江;董杰;刘君;贲冰;;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4期
7 万保中;常虹;姜继海;赵进宝;王学志;张丹;;直驱式电液伺服油动机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3年11期
8 朱星阳;张建华;刘文霞;邱威;吴旭;蒋程;;风电并网引起电网电压波动的评价方法及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9 方冰;余岳峰;;螺杆膨胀机电液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2年02期
10 戴兴建;邓占峰;刘刚;唐西胜;张凤阁;邓自刚;;大容量先进飞轮储能电源技术发展状况[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鹏程;基于复叠朗肯循环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优化和关键单元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娴;超级电容器与大容量储能装置的组合运行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王心悦;全流式螺杆膨胀机气液两相热力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海平;;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的飞轮储能系统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7年20期
2 叶凡超;吴铁洲;吴麟章;何淑婷;;基于混合储能的微电网分层能量管理策略[J];电气应用;2017年14期
3 李楠;高峰;;电池储能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混合模型预测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4期
4 刘颖明;王维;王晓东;郑帅;;基于飞轮-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电功率平滑控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年13期
5 祝锦舟;张焰;王赛一;华月申;;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最大输电能力概率优化决策[J];电网技术;2017年07期
6 李超;鲁军勇;马伟明;江汉红;龙鑫林;;电磁发射用多级混合储能充电策略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3期
7 吕良;刘文颖;吕思琦;朱丹丹;梁琛;周强;;高载能负荷参与调节消纳受阻风电的控制策略[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年06期
8 戴兴建;杜广义;李振智;魏风勇;李海波;;飞轮储能在钻机动力调峰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能源;2017年06期
9 张谦;唐飞;刘涤尘;周仕豪;管保安;杨健;;计及电动汽车充电和负荷波动极限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案[J];电网技术;2017年06期
10 徐郑林;钱祥忠;单志远;陈超杰;章育夏;;基于直流微电网的电动汽车可逆充电机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7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崇翼;张承慧;李珂;王静;;含压缩空气储能的微网复合储能技术及其成本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0期
2 朱永胜;王杰;瞿博阳;P.N.Suganthan;;含风电场的多目标动态环境经济调度[J];电网技术;2015年05期
3 张川;杨雷;牛童阳;张梦瑶;;平抑风电出力波动储能技术比较及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7期
4 田凯;徐长奎;;混合储能平抑风电功率的方法研究[J];应用科技;2015年02期
5 刘春燕;晁勤;魏丽丽;;基于实证数据和模糊控制的多时间尺度风储耦合实时滚动平抑波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2期
6 胡续坤;王筱;晁勤;;提高风电功率短期预报精度的储能控制策略优化及效益评估[J];可再生能源;2014年12期
7 刘小聪;王蓓蓓;李扬;孙宇军;;基于实时电价的大规模风电消纳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模型[J];电网技术;2014年11期
8 宋艺航;谭忠富;李欢欢;刘文彦;;促进风电消纳的发电侧、储能及需求侧联合优化模型[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9 吴振威;蒋小平;马会萌;马速良;;用于混合储能平抑光伏波动的小波包 模糊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10 李逢兵;谢开贵;张雪松;赵波;陈健;;基于寿命量化的混合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参数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晶;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热发电系统的数值优化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泓钦;基于储能装置不同接入方式的微电网控制策略与运行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何丹;风光储系统储能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秧;基于安全性评价的输电网调度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徐建;中低温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嘉;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志国;螺旋管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曹滨斌;螺杆膨胀机余热回收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8 何雄开;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静止变频起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承婷;油气水多相流动计算及其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10 黄翔超;有机工质双循环螺杆膨胀机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慧斌;沈学忠;;电力调峰和相变储能技术[J];陕西电力;2006年04期
2 况军;;相变储能材料在电力调峰中的应用[J];电气开关;2011年01期
3 张仁元,柯秀芳,秦红;相变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中的工程应用[J];中国电力;2002年09期
4 薛馨;;利用相变储能储存发电厂尾部烟气余热设计[J];科技传播;2011年15期
5 王永川,陈光明,张海峰,洪峰;可转移电力峰值负荷的新型双向相变储能系统[J];热力发电;2004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栗清振;大容量相变储能是未来发展新方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本文编号:1554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5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