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反推控制的机械弹性储能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发布时间:2018-03-06 12:16

  本文选题:永磁同步电机 切入点: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id=0控制相比,同等容量下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可使永磁同步电机输出更大的低速转矩,动态性能也更优,适合于作为机械弹性储能系统驱动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反推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运用极值原理建立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下最小d、q轴电流关系式,利用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同时变化的涡簧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在此基础上,设计速度反推控制器和电流反推控制器分别取代传统速度PI控制器和电流PI控制器,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转矩下该方法比基于反推的id=0控制需要的定子电流更小,而与基于PI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相比,具有跟踪参考信号迅速、动态性能好、参数调整少的优点。
[Abstract]:Compared with id=0 control, the maximum torque / current ratio control at the same capacity can make the PMSM output larger torque at low speed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is better. It is suitable for driving control of mechanical elast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A method of maximum torque / current ratio control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backstepping control is proposed. The minimum dq axis current relationship under maximum torque / current ratio control i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extreme value. Using the least square algorithm with forgetting factor to identify the load torque and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coiled spring at the same time, a speed backstepping controller and a current backstepping controller are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peed Pi controller and the current Pi controller, respectively.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ved theore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or current required by this method is smaller than that required by id=0 control based on backstepp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maximum torque / current ratio control based on Pi.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less parameter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707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MS93,2017MS095)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LAPS2016-28) 国家电网公司2016年总部科技项目(5204BB16000F)资助
【分类号】:TM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希平;;对可控硅串级调速电动机最大转矩问题的探讨[J];电气传动;1982年02期

2 朱盛鼎;;由圆图求最大转矩的数学计算法[J];中小型电机;1983年04期

3 钱孝平;;圆图计算法求最大转矩[J];电机技术;1989年02期

4 齐光宁;;解析法求解最大转矩倍数[J];中小型电机;1988年03期

5 尹建悦;;用计算法求取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最大转矩[J];中小型电机;1990年01期

6 邵国军,常宝利;改变转子槽形提高交流变频电机的最大转矩[J];防爆电机;2003年04期

7 郭庆鼎;陈启飞;刘春芳;;永磁同步电机效率优化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齐光宁,孙博文,袁焕青;“参数式”绘图法求解最大转矩倍数[J];电机技术;1996年03期

9 刘晓峰;;圆图计算法求取电机最大转矩原理分析[J];电气传动;2009年12期

10 张广溢;王战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同步化后最大转矩及输出无功功率的计算[J];电机技术;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炳义;朱扣成;王帅;李晓军;;一种简化永磁电动机最大转矩/电流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2 黄明星;叶云岳;范承志;;复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分析[A];2006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贤兴;霍群海;;优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瑜;路尚书;李崇坚;赵晓坦;李凡;段巍;安虹;雷鸣;;三电平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介绍[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瑜;路尚书;李崇坚;赵晓坦;李凡;段巍;安虹;雷鸣;;三电平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介绍[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本振;柴凤;程树康;;径向和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尹忠刚;钟彦儒;张瑞峰;曹钰;;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新颖控制策略综述[A];第三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孙永海;刘建明;高建民;;一起同步电机不能拖动负载的故障探讨[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机械电气卷)[C];2012年

9 王丽梅;;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10 米增强;;弹性储能系统及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A];储能的价值与使命——2011首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永法;F2TP永磁同步电机掀起节能革命[N];中国纺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洋;永磁电机式机械弹性储能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邱鑫;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唐校;基于60°坐标系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高效率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曹海川;电感集成式高速无槽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牛里;基于参数辨识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杨晓辉;数控机床中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混沌同步控制算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李玉猛;五相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其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晓光;电动汽车轮毂用盘式无铁心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纪秉男;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徐鹏;永磁同步电机多采样率辨识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伟;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的IPMSM控制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以坤;永磁电机式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储能箱优化设计与并网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郭彦岭;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控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4 曾文涛;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严沛权;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洪杰;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陶泽昊;基于磁通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田永新;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焦山旺;具有容错能力的永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成传柏;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模糊PI弱磁算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4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74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