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优化配置研究
本文选题:电能质量 切入点:分布式电源 出处:《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前,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大量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为电网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谐波污染;另一方面,电压暂降问题日益威胁着电力系统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分布式电源的出现既迎合了电网对于能源的需求,顺应了集中式供电模式向分散式供电模式过渡的潮流,也满足了社会对于环境改善的渴望。同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对电网产生了各种影响,其接入位置、接入容量以及接入数量不同,对电网的影响也随之变化。本文在考虑分布式电源成本与网络损耗的基础上,将电压质量与电压暂降也纳入目标函数中,新增谐波限值为约束条件,利用标准粒子群算法、改进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以及蜂群算法进行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计算,得到了基于电能质量问题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分别建立了分布式电源模型、传输线路模型、线性、非线性负荷模型以及感应电动机模型,利用基于电流的前推回代法计算基波潮流,运用解耦算法计算谐波潮流,并采用蒙特卡洛法与对称分量法相结合的算法计算短路故障后各节点的电压暂降水平,为优化算法提供了计算基础。建立了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成本、网络损耗、电压质量以及电压暂降的目标函数,进而分别采用标准粒子群算法与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配置计算。通过对IEEE33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与容量,并对比了不同粒子群算法对结果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改善网络的运行状态。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并联电容器模型,分析了多种并联电容器的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并分别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以及分群算法进行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计算。通过对接入并联电容器后的IEEE33节点网络的仿真计算,得到了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与容量,且对比了不同算法的结果差异性,最终结论对于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定容问题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power quality problems. On the one hand, a large number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has brought serious harmonic pollution to the power grid;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blem of voltage sag is threaten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quipments in power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not only caters to the demand of power grid for energy,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ransition from centralized power supply mode to decentralized power supply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ess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lso has a variety of effects on the power grid, its access location, access capacity and access quantity are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network loss, voltage quality and voltage sag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new harmonic limit is used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and the standar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bee colony algorithm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scheme based on power quality problem is obtained. The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linear load model, nonlinear load model and induction motor model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undamental power flow, and the decoupl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armonic power flow. The algorithm combining Monte Carlo method with symmetric componen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voltage sag level of each node after short-circuit fault,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st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network loss.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of voltage quality and voltage sag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standar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respectively. The IEEE33 node test system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optimal access position and capacity of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a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o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can improve the running state of the network. The model of shunt capacito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nection of shunt capacitor on power network is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adopted respectively. Genetic algorithm and cluster algorithm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The optimal access position and capacity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re obtained by the simulation of IEEE33 node network connected to shunt capacitor.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and the final conclusion has a strong reference valu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ocation and capacity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胡奕挺;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影响及准入容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闫斌杰;不确定条件下分布式电源多目标投资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朱明明;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臻波;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长如;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自适应保护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杨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5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8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