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双磁钢差动式电磁继电器虚拟样机与参数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10:01

  本文选题:双磁钢差动式电磁继电器 切入点:虚拟样机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双磁钢差动式电磁继电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动作快等优点,但由于触点分断速度较慢以及触点闭合弹跳造成其寿命余量小。基于双磁钢差动式电磁系统以及继电器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建立电磁系统的有限元静态仿真模型、触簧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最终构建继电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实现了动态特性仿真,仿真结果通过了实测验证;利用上述静态仿真模型研究关键参数对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正交试验理论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动态特性仿真,得到优化后的静合动触点分断速度与动合动触点分断速度较优化前分别增大53.20%和5.76%,静合动触点碰撞速度较优化前减小2.56%,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案的可行性,达到了减轻触点分断与闭合弹跳的电弧烧蚀、提高继电器电寿命的优化目标。
[Abstract]:The double magnetic steel differential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high sensitivity, fast operation, etc. However, due to the slow breaking speed of the contact and the small lifetime margin caused by the contact closed jump, the finite element static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ifferential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y. Finally, the virtual prototype model of rela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simulation is realiz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actual measur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key parameters on the force characteristics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static simulation model mentioned above. The key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by entropy weight metho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and orthogonal test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eakage velocity of static contact and dynamic contact increases by 53.20% and 5.76, respectively, and the collision velocity of static contact is reduced by 2.56. The feasibility of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s verified. The aim is to reduce arc ablation of contact break and close bouncing and to improve the electric life of rela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国网廊坊供电公司;
【基金】:“十二五”星箭可靠性增长及产品化推进工程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7021)~~
【分类号】:TM5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作万;魏兴春;张丽琼;;虚拟样机技术概述[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4期

2 季良;陈德桂;刘颖异;李兴文;纽春萍;;利用电弧动态数学模型的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仿真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1期

3 张文斌;郭德伟;普亚松;滕瑞静;王鹏;苏艳萍;;谐波窗分解样本熵与灰色关联度在转子故障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红;刘教民;;基于双目立视技术的开关电弧图像处理[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2 吴桂初;章上聪;舒亮;;栅片灭弧室灭弧效率的耦合仿真及其测量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年05期

3 章上聪;许海波;吴桂初;舒亮;;塑壳断路器分断角速度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年07期

4 宋磊;郑金芳;;虚拟样机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3年07期

5 王蕾;陈乐生;;开关电弧仿真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电工材料;2013年03期

6 曹云东;纪腾飞;刘晓明;赵兴海;;高压SF_6断路器三维动态电弧仿真[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赵振;张树有;;低压断路器分断过程电磁-运动耦合问题求解[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11期

8 赵振;张树有;;基于分步回归的低压断路器分断电流求解技术[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11期

9 余卫成;徐剑峰;;一起非典型的10kV母线单相接地故障分析[J];浙江电力;2013年01期

10 王晨;庄劲武;袁志方;江壮贤;陈搏;;新型混合型限流熔断器方案设计及其介质恢复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面向电磁—机械耦合的异构仿真系统瞬态场分析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2 孙垎;低压交流接触器电弧动态数学模型和温度场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吴延清;短间隙真空开关电弧特性实验和建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卫国;智能开关控制的中低压电气设备过渡过程分析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郭会娟;小型断路器中电磁式油阻尼脱扣器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6 赵艳;低压交流接触器电弧图像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7 李永祥;126kV高压真空断路器永磁电机操动机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8 王亮;高压真空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及模糊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9 王金伟;瞬动校验电流误差分析评价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发英;基于虚拟样机的智能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模糊可靠性和模糊稳健设计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森;基于顺序形态方法的电力信号处理方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1期

2 张洪国;;虚拟样机综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年05期

3 李瑞涛,方湄,张文明;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J];机电一体化;2000年05期

4 李伯虎,柴旭东;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工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年09期

5 赵志平;李新勇;;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年01期

6 来凌红;吴虎胜;吕建新;刘凤;朱玉荣;;基于EMD和样本熵的滚动轴承故障SVM识别[J];煤矿机械;2011年01期

7 熊光楞,李伯虎,柴旭东;虚拟样机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1年01期

8 张文斌;周晓军;杨先勇;林勇;沈路;;基于谐波窗方法的转子轴心轨迹提纯[J];振动与冲击;2009年08期

9 沈路;周晓军;张文斌;张志刚;;基于形态滤波与灰色关联度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J];振动与冲击;2009年11期

10 张文斌;王鸿钧;滕瑞静;李俊生;;基于ASEGMF的旋转机械振动信号降噪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文斌;汽轮发电机组状态趋势预测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电磁继电器筛选和试验监测系列设备[J];机电元件;2001年02期

2 王彦勇;浅谈电磁继电器参数、种类和选用方法[J];家庭电子;2005年06期

3 孟跃进;崔芮华;李玲玲;;电磁继电器协同设计[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刘建;恩云飞;黄云;杨丹;;电磁继电器有机污染接触寿命评价方法[J];低压电器;2006年09期

5 刘建;恩云飞;黄云;杨丹;;电磁继电器密封绝缘寿命评价方法研究[J];失效分析与预防;2006年03期

6 刘本东;李德胜;杨晓波;;一种单稳态微电磁继电器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4期

7 高鸿斌;;电磁继电器的故障检查与处理[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10期

8 翟国富;周学;任万滨;;恒定干扰磁场下电磁继电器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8期

9 董继文;任万滨;;安装方式对航天用电磁继电器振动特性的影响[J];机电元件;2009年01期

10 刘军凯;蒲乃科;;如何保证和提高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可靠性[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剑;;电磁继电器常用清洗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浩群;李德胜;刘本东;尚德广;;微电磁继电器衔铁结构的动态结构设计和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梁慧敏;张玉成;翟国富;王立忠;罗福彪;崔黎;;小微型电磁继电器静态吸反力特性测试装置[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三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梁飞;;电磁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负载特性[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周学;翟国富;李岐新;;恒定干扰磁场对电磁继电器静态特性影响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翟国富;陈英华;任万滨;崔黎;;军用密封电磁继电器整机振动特性仿真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勉;;密封电磁继电器“七专”技术条件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8 焦玉斌;邓向辉;;振动环境对电磁继电器特性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姚普粮;劳永浩;;电磁继电器自适应通断控制装置的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龚晶;黄朝晖;何敏;;电磁继电器磁路闭合的快速检测[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贵州 石健;浅谈用固态继电器代替传统电磁继电器时消除电磁干扰和辐射干扰问题[N];电子报;2007年

2 华锋;电磁继电器低电平试验台制成[N];中国电子报;2000年

3 王彦勇;电磁继电器的参数和选用[N];中国电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召斌;航天电磁继电器贮存可靠性退化试验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杨文英;电磁继电器功能模块的电磁敏感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龙;密封电磁继电器发热特性分析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肖唐杰;航天电磁继电器综合仿真与开发软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沈小引;基于LabVIEW的车用电磁继电器量测和控制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珏;电磁继电器耐力学性能一致性优化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稚惠;密封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及触点粘结失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尹英姬;航天电磁继电器动态特性测试与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昕;电磁继电器触头相关参数的测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邓杰;航天电磁继电器稳健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孔令飞;一种集成双稳态微电磁继电器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尚武;小型电磁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置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8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88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