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以LNG为冷源的跨临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工质选择与参数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0 10:44

  本文选题:LNG冷能 切入点:有机朗肯循环 出处:《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提高液化天然气的利用效率,构建以液化天然气为冷源的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布雷顿循环联合发电系统.综合考虑工质的热物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筛选出10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有机工质进行分析,并研究关键热力参数对工质流量、蒸汽轮机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蒸汽轮机入口压力和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可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在给定运行工况下,工质临界温度越高,则系统性能越好;具有最高临界温度的有机工质R245fa的综合性能最好,系统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可达到53.07%和33.59%;冷凝器的火用损失占系统总火用损失的主要部分,因此减少该部件的不可逆损失是提高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a trans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and Brayton cycle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as a cold source was constructed. Ten organic working fluids with bette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the effects of key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n the working fluid flow, steam turbine output power, thermal efficiency and exergy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le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steam turbine were increased. Lowering the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can improve the exergy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he higher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 working fluid, the bet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the be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c working fluid R245fa with the highest critical temperature. The heat efficiency and exergy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can reach 53.07% and 33.59.The exergy loss of the condenser accounts for the main part of the total exergy loss of the system, so reducing the irreversible loss of the un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6037)
【分类号】:TM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炜;广东省惠州LNG电厂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电力建设;2003年11期

2 朱军辉;佛山地区LNG电厂选点[J];华东电力;2004年06期

3 刘龙武;;关于国外LNG电厂中燃机吊装若干方法的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9期

4 彭娜;;LNG电厂燃机综合性能评价模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10期

5 张世浪;;探讨广东惠州LNG电厂总图运输设计[J];广东科技;2007年09期

6 高和利;;LNG电厂烟气排放品质分析[J];燃气轮机技术;2008年04期

7 柯朝金;;惠州LNG电厂拖运梁的快速施工[J];河南科技;2010年18期

8 王莉;;国外LNG接收终端利用电厂热能启示[J];石油规划设计;2006年01期

9 李喜兰;林章岁;;LNG燃气电站对福建电力影响初探[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5年04期

10 简宇华;;LNG电厂辅机设备招标特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工程咨询;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洪晖虹;;关于广东发展LNG电厂必要性的分析[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赵松;韦斌;梁思伟;阳隆富;;广西发展LNG发电项目若干问题分析[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天岭;;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燃料气中硫含量的检出技术[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语平;;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5 樊金璐;吴立新;任世华;罗腾;赵路正;;煤层气发电系统模型及其应用[A];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凡国君;首座LNG电厂下月供电[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陈晨;联合循环发电用透平型发电机最新动向[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董维武;空气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N];中国煤炭报;2001年

4 ;高效发电[N];经济观察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林柏松;联合循环发电:揭开高效发电新篇章[N];机电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小兰;煤部分气化燃烧集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92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92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