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RTV和HTV电晕老化特性对比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硫化硅橡胶 切入点:电晕 出处:《高电压技术》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电晕老化可能导致硅橡胶使用寿命和防污闪效果下降,为了研究硅橡胶材料在电晕作用后的老化特性和使用寿命,选取纳米复合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和高温硫化硅橡胶(HTV)两种材料,在实验室模拟交流电晕老化环境,研究了电晕放电对两种硅橡胶综合性能影响,讨论了电晕放电对RTV和HTV的绝缘特性破坏效应。分析了不同硅橡胶在电晕作用下介损、电阻率、耐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合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技术对RTV和HTV的老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寻求了新的参数来评估硅橡胶电老化程度,尝试对硅橡胶电老化寿命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典型特征峰红外光谱吸收峰面积结合聚合物电老化寿命公式可以描述硅橡胶电老化程度,纳米复合RTV的电老化寿命约为普通HTV的1.63~1.84倍。
[Abstract]:Corona aging may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service life and anti-pollution flashover effect of silicone rubb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ervice life of silicone rubber material after corona action, Two kinds of nano-composite 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 (RTV) and high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 (HTV) were selected to simulate AC corona aging environment in laboratory. The effect of corona discharge on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silicone rubber was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rona discharge on the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TV and HTV is discussed. The variation of dielectric loss, resistivity and heat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ilicone rubber under corona action i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the 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RTV and HTV were compared, new parameters wer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electrical aging of silicone rubber,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ging life of silicone rubber was m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ing life of silicone rubber wa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peak infrared absorption peak area combined with polymer electroaging life formula can describe the degree of electric aging of silicone rubber. The electrical aging life of nano-composite RTV is about 1.63 ~ 1.84 times of that of ordinary HTV.
【作者单位】: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724500)~~
【分类号】:TM2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正浩,李劲;电晕线串并联的脉冲电晕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1年01期
2 胡小锋;魏明;刘卫东;王雷;;空中目标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测试[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0期
3 葛自良,马宁生,章昌奕;瞬态电晕放电成像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0年06期
4 ;电晕真的不能消失吗[J];农村电气化;2002年09期
5 左公宁;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的某些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3年08期
6 孙岩洲,邱毓昌,袁兴成;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去除二氧化硫的研究[J];高压电器;2004年04期
7 李利新,黄海涛,王宁会,陈勇;脉冲电晕放电系统能量注入特性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9期
8 朱益民;孔祥鹏;张曼霞;孙培廷;;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中针尖半径对伏—安特性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9 刘强;孙鹞鸿;;水中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及气泡运动[J];高电压技术;2006年02期
10 张海峰;庞其昌;陈秀春;;高压电晕放电特征及其检测[J];电测与仪表;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得力;杨学昌;周飞;庄池杰;陈波;;多针对板电晕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英浩;米俊峰;赵子桀;许德玄;;磁增强电晕预荷电器[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俊儒;谭涌波;李祥超;梁忠武;郭秀峰;;基于孤立金属尖端电晕触发阈值的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4 王丽萍;;双谱段全景电晕检测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罗来龙;;电晕的场强分布与伏安特性[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逯曦;李如剑;轩京平;张宇龙;;电晕电流资料在雷电预警中的应用探讨[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7 毛程奇;白希尧;白敏兟;;烟尘电晕荷电物理过程及电除尘的研究方向[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俞集辉;张剑;张淮清;郝战铎;;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电晕下地面工频电场的简便计算[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辜明娴;五缘湾边的美丽小屋[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硕超;细线的超电晕特性及其在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朱雷;高海拔沙尘条件下750kV交流输电线路导线电晕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刘阳;高压直流导线电晕电流脉冲的时域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伍飞飞;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及离子流场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5 刘欣;用于离子迁移色谱仪的负电晕放电电子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董丽敏;气—水两相流体中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徐明铭;空气湿度对直流电晕放电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马斌;紫外成像技术对高压电气设备外绝缘电晕放电检测及故障诊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陈吉;交流电场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起始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刘兴华;基于流体—化学反应混合模型的空气放电机理及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逮曦;地面电晕电流组网观测试验和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侯海粟;基于罗可夫斯基线圈的电晕电流时域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蒋沛;不均匀电场下直流电晕放电与大气相对湿度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王荣珠;雷击高压输电线路冲击电晕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张娣;高压直流导线电晕放电可听噪声的近距离测量及时域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吴振扬;基于针环电晕放电的不同海拔条件下气体离子迁移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杨金洪;雾霾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晕离子流场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王仕超;特高压直流线路可听噪声及电晕放电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于娟;基于微观冲击电晕模型的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波传播特性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邹妍晖;电晕空间电荷对直流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3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59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