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火电机组分级深度调峰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及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5 21:06

  本文选题:深度调峰 切入点:分级调峰 出处:《电网技术》2017年07期


【摘要】:以风电规模化并网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现有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借鉴Manson-Coffin公式,给出了变负荷调峰下的机组损耗成本计算方法,建立了火电机组全过程调峰成本的分段函数;在全额接纳风电的基础上,以调度周期内火电机组总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基于分级深度调峰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以某实际电网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不同调度策略下仿真结果,进而分析了基于等效替代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效益。结果表明,对于算例系统,适当提高部分机组的调峰深度至额定容量的55%,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调峰效益;但是随着调峰深度的进一步增加,整个系统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效益逐渐减小,在调峰深度大于额定容量的65%以后,深度调峰效益低于基本调峰。在规模化风电并网背景下,研究结果对制定相关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辅助服务的效益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scale wind power grid conne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pth peak-shaving capacity of existing thermal power units in China, uses Manson-Coffin formula for reference, and giv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unit loss cost under variable load peak-shaving. The piecewise function of peak-shaving cos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rmal power unit is established, and on the basis of full acceptance of wind power, the goal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generation cost of thermal power unit during the dispatching period. The economic dispatching model of power system based on hierarchical depth peak-shaving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having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properly increasing the peak-shaving depth to the rated capacity of some units.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peak-shaving depth, the deep peak-shaving benefit of the whole system decreases gradually. After the peak-shaving depth is more than 65% of the rated capacity, the deep peak-shaving benefit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sic peak-shaving.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thermal power units participating in the auxiliary service of deep peak-shaving.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能源基金会(美国)项目(G-1403-201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1190103)~~
【分类号】:TM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移动机组最佳负荷规范的计算[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1年02期

2 焦会良;上安电厂~#1机组负荷受阻原因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1999年04期

3 王忠元,柯建新;实施机组运行优化管理的经验[J];华东电力;2000年01期

4 杨勇平,刘彤,郭民臣,刘文义;关于火电机组性能评价指标的探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5 刘红,苏同春,姚军;合肥二电厂2×350MW机组协调控制[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6 王维军;王时雨;;机组阀门试验中负荷摆动及之后阀门打不开的原因[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12期

7 黄卫剑;陈世和;;600MW机组快速减负荷试验成功的分析[J];广东电力;2007年03期

8 杨印廷;张国栋;;330MW机组RB功能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9 李宏;刘卫国;李泉;;600MW机组RB逻辑的分析与优化[J];浙江电力;2008年06期

10 刘欢迎;宋和斌;姜瑞红;;一起机组跳闸事件的分析及对策[J];江西电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秋香;;600MW机组SIS系统的应用[A];2010年全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刘蕊;曹海波;万新福;;姚电公司600MW机组节能降耗综合治理[A];全国火电6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任福俊;扎永强;吴涛;;耗差分析系统在200MW机组运行优化对标管理中的应用[A];全国火电100-2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袁珍亮;王禄伟;;200MW机组节能降耗综合分析[A];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协作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印廷;张国栋;;330MW机组RB功能的浅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7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新荣;;从运行角度谈燃煤机组节能降耗[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6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慧峰;孙瑞;肖伯乐;茅冬春;张泉林;庄清泉;;短时间区间最优意义的机组负荷在线经济分配[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庆玉;;丹东电厂350MW机组优化运行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钱忠文;俞基安;;加强机组长周期高负荷连续运行特点的研究,确保机组稳发满发[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8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600MW机组高级控制系统优化方案研究与应用[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卿 郑瑞霞;定洲电厂1号机组健步走完“168”[N];华北电力报;2004年

2 金二学;姚孟发电多措并举扭亏为赢[N];中国电力报;2010年

3 张志红 通讯员 盛建华;老机组焕发新活力[N];中国电力报;2009年

4 丁芳;节水增发电 减碳两千万[N];东北电力报;2010年

5 记者 王方遒;哈产三峡首台国产化机组并入国网[N];哈尔滨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雷霞;喜河水电抢抓洪尾促增发[N];中国电力报;2011年

7 车志荣 任洋;三道措施把关 全员参与有保证[N];中国电力报;2004年

8 朱晶晶 记者 邹伟军;九江电厂上半年发电量同比超发3.21亿千瓦时[N];九江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牛彦君;从“欠产”到“超产”[N];甘肃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徐鑫;华能营口电厂扭亏为盈[N];辽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技术与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陈晨;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非线性特性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卓旭升;亚临界燃煤机组动态建模及非线性控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惠杰;基于混合模型的机组状态重构及运行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靳涛;火电机组反向建模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庞昌乐;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系统控制策略和模糊综合控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7 李利平;火电机组节能在线分析与智能运行优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宗伯华;拖拉机自动变速及作业机组综合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安宏文;大容量火电机组调峰运行的轴系振动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王玮;火电机组冷端系统建模与节能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泽洋;蒸汽喷射器热力学解析及其在火电机组变工况节能改造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陈超;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No.4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与改造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胡文杰;火电机组耗差分析及软件系统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王雨;唐热300MW机组冷端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吴旋;600MW燃煤机组降低NO_x调整及技术改进[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王建刚;火电机组冷端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5年

7 庄伟;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分析及预测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2015年

8 王嘉寅;超600℃等级超超临界机组汽温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高巨贤;66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王会;1000MW机组炉内烧偏问题的诊断和燃烧、控制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64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64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