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3-26 02:38

  本文选题:微网(微电网) 切入点:无缝切换 出处:《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0期


【摘要】:对于采用对等控制策略的微网系统,如何实现孤岛/并网运行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是一项亟待克服的技术难点。文中首先介绍微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模式,针对微网孤岛与并网运行模式的特点,提出一种满足微网孤岛/并网切换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其次,为了适应微网的并网运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并行切换方法,即PQ控制的电流源模式和VSG控制的电压源模式的相位和电流指令都实时跟踪,为PQ/VSG控制模式间的无缝切换奠定基础。最后,建立微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共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并行切换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For microgrid systems with peer-to-peer control strategy, how to realize seamless switching between islanding and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modes is a technical difficulty to be overcom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working mode of micro-grid systems.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grid islanding and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mode, a control strategy for VSG-based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microgrid islanding / grid-connected switching. Secondl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grid, a control strategy for VSG-based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 parallel switching method based on state following of controller is proposed, that is, the phase and current instructions of current source mode controlled by PQ and voltage source mode controlled by VSG are all tracked in real time,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eamless switching between PQ/VSG control modes. The simulation model and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the microgrid system are establish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and the parallel switching method.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5AA050607)~~
【分类号】:TM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劲松;唐成虹;陈娜;谭阔;毛俊喜;;基于运行模式自识别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2 李鹏;张雪松;赵波;王子凌;孙景钌;;多微网多并网点结构微网设计和模式切换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3 张雪松;赵波;李鹏;周丹;薛美东;;基于多层控制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4 陈杰;陈新;冯志阳;龚春英;严仰光;;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9期

5 白园飞;程启明;吴凯;王鹤霖;赵晋斌;;独立交流微电网中储能电池与微型燃气轮机的协调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3期

6 晋鹏娟;赵兴勇;梁元元;;光伏发电双模式运行无缝切换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电力;2014年02期

7 赵冬梅;张楠;刘燕华;张旭;;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8 张兴;朱德斌;徐海珍;;分布式发电中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J];电源学报;2012年03期

9 张纯;陈民铀;王振存;;微网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的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0期

10 郑竞宏;王燕廷;李兴旺;王忠军;王小宇;朱守真;;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荣亮;张兴;徐海珍;刘芳;胡超;余勇;;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0期

2 毕大强;周稳;戴瑜兴;李显国;;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储能变流器无缝切换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0期

3 孟凡姿;孟杰;潘巧波;马乐;李春来;;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光伏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年05期

4 鲁文;李卫星;杜红卫;张磐;;主动配电网综合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08期

5 施永;赖纪东;苏建徽;杨向真;吴文进;杜燕;;微网系统运行模式平滑切换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08期

6 翟登辉;郭宝甫;王伟;;基于幅值和相位逐步逼近的微网预同步方法研究[J];电力学报;2016年02期

7 郭礼治;张兴;胡超;刘芳;;微电网中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荷电状态控制策略[J];电气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8 李治中;哈立原;;基于电网接口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方法研究[J];电子器件;2016年02期

9 陈晓光;徐冰亮;董尔佳;徐明宇;武国良;;光储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微网系统研究[J];黑龙江电力;2016年02期

10 李燕青;杨惠岚;宋乐;王川;郑伟烁;;基于母线频率信号的独立微网多源协调控制策略[J];现代电力;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杰;陈新;冯志阳;龚春英;严仰光;;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9期

2 王成山;武震;李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3 杨新法;苏剑;吕志鹏;刘海涛;李蕊;;微电网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徐少华;李建林;;光储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4期

5 王钧铭;鲍安平;徐开军;;微电网技术及其应用关键问题综述[J];电子世界;2013年17期

6 周念成;金明;王强钢;苏适;严玉廷;;串联和并联结构的多微网系统分层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2期

7 赵冬梅;张楠;刘燕华;张旭;;基于储能的微网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综合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8 刘志文;夏文波;刘明波;;基于复合储能的微电网运行模式平滑切换控制[J];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9 王宝诚;伞国成;郭小强;邬伟扬;;分布式发电系统电网同步锁相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10 丁明;吴建锋;朱承治;赵波;陈自年;罗亚桥;;具备荷电状态调节功能的储能系统实时平滑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洪;陈月卿;林捷;邱建斌;王家兴;;变电站远动机无缝切换的实现和校核[J];电气技术;2011年12期

2 郭强,朱杰,徐向华;一种无线异构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案及其仿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3 潘云飞;;2兆传输链路的无缝切换技术在民航空管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07期

4 景雷;;微电网系统无缝切换策略研究与仿真[J];电气应用;2013年S1期

5 王胜灵,黄建辉,侯义斌;基于MPLS的移动IPv6网络的无缝切换方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6 晋鹏娟;赵兴勇;梁元元;;光伏发电双模式运行无缝切换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电力;2014年02期

7 彭军;严旭影;原小六;张伟;;基于线路信息和QoS上下文转移的无缝切换方案[J];铁道学报;2009年03期

8 王晓寰;张纯江;;分布式发电系统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9 吕丽霞;金跃霞;;分布式光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仿真与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10 ;Maxim推出无缝切换的单电感、H桥、升/降压DC-DC转换器MAX8625A[J];电子与电脑;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葛云生;司海平;;一种MlPv6无缝切换优化模型[A];第三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源;孙智强;邵震;;C+W网络无缝切换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苑拥军;李春刚;;河北电台数字化技术系统[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优剔;无缝切换技术主宰小灵通市场[N];通信产业报;2004年

2 秦晋;“无缝切换” 让小灵通好用了[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赵峰;无缝切换有新招[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无缝切换昭示无线市话美好未来[N];人民邮电;2004年

5 连晓东;“3S”技术能否掀PHS夏日新高?[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胡艳;未来3-5年移动网络和固网将实现无缝切换[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上渊;3S技术让小灵通通话更流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8 周晓娟;日立借优势项目进军中国[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陈维义;3G与WLAN无缝切换的可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10 ;爱立信完成3G和WLAN间的IMS服务切换演示[N];人民邮电;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元媛;移动终端实现无缝切换技术的总体方案设计及干扰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肖传郊;基于802.11的移动IPv6无缝切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嵬;移动IP无缝切换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郭大伟;基于UMA的无缝移动和相关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5 张振海;异构开放无线网络无缝切换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孙妮;基于移动IP的路由优化和无缝切换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于兴斌;HMIPv6架构下无缝切换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刘艳英;高清视频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华侨大学;2014年

9 周开波;利用mSCTP实现3G和WLAN无缝切换及其性能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杨琴琴;长江航运多模无线传输方案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5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65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