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的阻抗相角动态控制方法
本文选题:弱电网 切入点:并网逆变器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由于大功率分布式发电装置散落分布,电网表现出弱电网特性,电网阻抗会影响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使并网电流发生谐波振荡,甚至系统失稳。首先建立了LCL型单相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数学模型,通过阻抗分析方法研究了弱电网工作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然后基于系统相角裕度动态补偿控制思路,提出了一种并网逆变器的阻抗相角补偿控制策略,给出该阻抗相角动态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与参数设计过程,并定量分析了锁相环、数字控制延迟与阻抗相角补偿控制对逆变器输出阻抗数学模型的影响,以及阻抗相角补偿控制策略对逆变器并网电流基频相位的影响;最后结合脉冲响应法在线测量电网阻抗,设计阻抗相角动态控制方案,通过实验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cattered distribution of large powe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evices, the power grid exhibits weak gr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edance of the grid will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nd cause harmonic oscillation of the grid-connected current. First, the output impedance mathematical model of LCL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ability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eak grid operation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impedance analysis. Then, based on the dynamic compensation control idea of system phase angle margin, an impedance phase angle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proposed, and the specific realization method and parameter design process of the dynamic impedance phase angle control strategy are given. The effects of phase-locked loop, digital control delay and impedance phase angle compensation control on the output impedanc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inverter and the effect of impedance phase angle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on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phase of the grid-connected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Finally, a dynamic control scheme of impedance phase angle is designed by using impulse response method to measure the impedance of power system on line. The validity of the scheme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4AA052002) 江苏省科技计划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BY2014003-07) 国家电网公司专项科技项目资助
【分类号】:TM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立滨;张海宁;李春来;杨军;郑晨;王平;;基于虚拟导纳的大型光伏电站谐波抑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18期
2 田鹏;宣文华;牛益国;;基于陷波控制的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谐波谐振抑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14期
3 张战彬;翟红霞;徐华博;赵辉;赵丽霞;;光伏电站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输出谐波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14期
4 曾正;赵荣祥;吕志鹏;马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重塑与谐波谐振抑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7期
5 张力;任小永;阮新波;;基于虚拟阻抗且提高系统带宽的抑制两级式逆变器中二次谐波电流的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6 张庆海;罗安;陈燕东;彭楚武;彭自强;;并联逆变器输出阻抗分析及电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7 陈新;韦徵;胡雪峰;陈轶涵;龚春英;;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的研究及新型有源阻尼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8 吴恒;阮新波;杨东升;;弱电网条件下锁相环对LCL型并网逆变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及锁相环参数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皓;林钊;林燎源;;基于多智能体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灵活分配[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02期
2 刘宝泉;郭华;朱一昕;易皓;卓放;;三相变流器无源阻尼型LCL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02期
3 李武华;王金华;杨贺雅;顾云杰;杨欢;何湘宁;;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功率动态耦合机理及同步频率谐振抑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4 曾正;邵伟华;胡博容;陈昊;廖兴林;陈文锁;李辉;冉立;;SiC器件在光伏逆变器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5 伏亮亮;郑恩让;;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J];电子技术;2016年12期
6 黄媛;罗安;王逸超;;一种无谐波检测的三相并网逆变器谐波灵活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24期
7 魏立明;吕雪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模型建立及逆变器仿真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24期
8 姚骏;谭义;杜红彪;郭利莎;曾欣;;孤岛模式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特性分析及其抑制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23期
9 高键鑫;吴旭升;高嵬;彭威;;基于LCC的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发射端补偿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S1期
10 林子杰;卫志农;孙国强;孙永辉;赵悦;赵景涛;;基于虚拟同步电机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爱强;时珊珊;董瑞安;刘军成;;微网电能质量特征及其监测分析[J];高压电器;2015年06期
2 崔红芬;汪春;叶季蕾;薛金花;杨波;;多接入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配电网交互影响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10期
3 刘书铭;李陈莹;李琼林;崔雪;刘会金;;电力系统串联谐波谐振的特性分析与灵敏度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9期
4 黄冬冬;吴在军;窦晓波;莫熙;赵波;;光伏规模化并网的电能质量复合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3期
5 易桂平;胡仁杰;;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研究综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年01期
6 王亮;王志新;陆斌锋;张超;;基于LCL滤波器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控制器设计[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年12期
7 李泽斌;罗安;田园;刘奇;谢龙裕;徐千鸣;;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内环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8 曾正;赵荣祥;吕志鹏;马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重塑与谐波谐振抑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7期
9 韩莹;陈维荣;李奇;刘志祥;;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年09期
10 雷亚雄;李建文;李永刚;;基于准PR调节器电流双闭环LCL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庹元科;徐定成;傅剑锋;彭志春;;高效率并网逆变器发展综述[J];现代建筑电气;2011年05期
2 曾正;赵荣祥;汤胜清;杨欢;吕志鹏;;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用先进并网逆变器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4期
3 李蕴知;;一种并网逆变器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14期
4 王斯成,余世杰,王德林,苏建徽,董路影,沈玉梁;3kW可调度型并网逆变器的研制[J];太阳能学报;2001年01期
5 陈潼;赵荣祥;;并网逆变器间接电流解耦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3期
6 陈潼;赵荣祥;;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张强;张崇巍;张兴;谢震;;风力发电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6期
8 文劲松;戴瑜兴;刘伟;;3kW单相可再生能源并网逆变器设计[J];低压电器;2007年15期
9 蔡磊;钱照明;彭方正;;Z源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的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10 王宝诚;郭小强;邬伟扬;;高性能并网逆变器数字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鹏;毕天姝;薛安成;杨奇逊;;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侯世英;庹元科;;双频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史玉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淑琴;戴敏;韩国志;徐聪;边忠国;;微电源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刘聪;戴珂;张树全;段科威;康勇;;分布式发电并网逆变器实现有源滤波与无功补偿功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林辉品;王鹿军;吕征宇;;电网谐波背景下并网逆变器的PRI控制方法[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周伶;我区光伏电站关键设备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2 姜小莉 左裔;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N];常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林;丰台垒球场成节能示范场[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鹏;蓄电池并网放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许德志;并网逆变器与电网谐波交互的建模分析与抑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3 李小强;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非理想电网适应性分析及优化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邹常跃;数字控制型并网逆变器与多机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陈东;并网逆变器系统中的重复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鹿军;分布式发电中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巍巍;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中电网电压引起的谐波和不平衡电流抑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宇龙;电网电压畸变情况下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越;基于虚拟磁链的三相并网逆变控制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熊洁;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振伟;基于电网阻抗辨识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修林;含多并网逆变器的配电网谐振机理分析与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姜振廷;三电平T型并网逆变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程超;单相并网逆变器LLCL型输出滤波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李朋;不平衡故障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流建;基于键合图和BP神经网络的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王军;低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谐振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9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6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