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光伏接入后配网馈线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29 23:37

  本文选题:光伏发电 切入点:有载调压变压器 出处:《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网馈线引起的配网电压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和具备静止同步补偿器功能(DSTATCOM)的光伏并网系统联合电压调整方案。该方案利用OLTC调节整体配网电压,利用自身具备DSTATCOM功能的光伏并网系统,作为较小无功容量调节的连续子系统,迅速稳定配网节点电压;在光伏满发且OLTC调节不足时限制光伏输出功率,从而避免了馈线过电压。算例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案有利于大规模光伏系统接入配网的消纳,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voltage fluctuation caused by large-scale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feeder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this paper, a combined voltage regulation scheme for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with on-load voltage regulation transformer (OLTC) and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DSTATCOM) is proposed. The scheme uses OLTC to regulate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voltage and uses th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with DSTATCOM function. As a continuous subsystem of small reactive capacity regulation, the node voltag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stabilized rapidly, and the output power of photovoltaic is limited when the photovoltaic output is full and OLTC regul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beneficial to the absorption of large-scale photovoltaic system access 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it is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作者单位】: 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分类号】:TM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其龙,王官洁,孙洪波;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参数对其动态特性影响的比较仿真研究[J];电力情报;2000年01期

2 谢威;刘波;;影响有载调压变压器“负调压效应”临界点因素的研究[J];变压器;2009年02期

3 史公锋;张梅荣;李晓强;;110kV有载调压变压器如何调压及注意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S1期

4 徐辉;史公锋;;110kV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及改进[J];农村电气化;2010年08期

5 王伟;孙秋霞;王法庆;;浅谈单相500kV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年04期

6 ;1000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试制成功[J];变压器;1971年03期

7 甄汝林;110kV三线圈有载调压变压器结构的探讨[J];变压器;1995年03期

8 孟昭坤;中小型有载调压变压器结构的改进[J];变压器;1996年06期

9 曹增功;有载调压变压器配制原则探讨[J];电力建设;1999年09期

10 陈芳,李儒,吴珊珊;浅谈有载调压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效逆变器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陆亚萍;梁小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程丽敏;曹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微型逆变器综述[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郝文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景义;;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亦丰;祝明华;熊连松;李琛;卓放;张海龙;;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峰;刘爱民;罗慧晶;翁占坤;;用于热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射体材料的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9 程启明;李明;陈根;王鹤霖;;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冯垛生;;光伏发电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宪才 魏延彬;莱芜供电首建光伏发电系统[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通讯员 王宪才 魏延彬;莱芜供电公司建成首个光伏发电系统[N];莱芜日报;2011年

3 徐瑶;光伏发电系统租还是买?[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申淳;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太阳能高成本难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记者 刘霞;美研制新式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戈晓芳 见习记者 于洋;广东最大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亮相[N];广东建设报;2006年

7 记者 王莹 特约通讯员 刘孟君;我市首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N];廊坊日报;2010年

8 苏国平 新疆经信委副主任;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新疆光伏产业[N];中国电子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余桃晶;东风本田节能出新招[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记者 杨勇 特约记者 唐崛;白沙最后两个无电自然村通电[N];海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博;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系统运行优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毛鹏;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艳伟;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吴志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和孤岛故障检测[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郑诗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徐瑞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7 熊远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欢;物联网架构的太阳能光伏自跟踪发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丞坤;有载调压变压器及其控制策略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谢威;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整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3 于会凤;大型有载调压变压器波过程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文响;20MW_P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京;温室光伏供电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墨;基于分岔理论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马高祥;关于光伏发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超凡;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彬;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MPPT及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晨;沙漠机器人可折叠光伏发电系统设计[D];宁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3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83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