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运行方式下风电机组变频器参与次同步相互作用的分析与抑制
本文选题:双馈感应发电机 切入点:永磁同步发电机 出处:《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大规模风电经串补线路进行远距离传送存在引发次同步相互作用的风险,系统运行方式、串补度及变频器控制参数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概率法和模式分析相结合,分别在含双馈感应型和永磁同步型风电场系统中,研究多运行方式下风电串补系统的次同步相互作用。利用参与因子进行模式识别,研究了串补度对次同步振荡模式及概率稳定性的影响,引入概率灵敏度指标分析起主导作用的变频器PI控制参数,并基于风电机组变频器提出一种鲁棒抑制次同步相互作用的附加阻尼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双馈风电串补系统中易产生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在网侧变频器加装鲁棒DFIG-PSS能实现其有效抑制,而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对这一相互作用具有免疫特性。
[Abstract]:The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interaction of wind power series compensation system in multi - operation mode is studied by means of probability method and mode analysis . The influence of serial compensation on sub - synchronous oscillation mode and probability stability is studied by means of probability method and mode analysis .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15SG50) 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金(13DZ2251900)资助项目
【分类号】:TM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乐年;抑制次同步机电共振用的几种滤波装置[J];电网技术;1991年01期
2 张鲲;熊一;刘振;阚新生;查晓明;;舰船谐波引起次同步震荡的研究[J];电源学报;2011年05期
3 魏家鼎,毕建新,邓兰儒,金世义;多机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组次同步扭转振荡分析的一种新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0年05期
4 王清灵;龚幼民;;对感应电动机次同步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制动运行状态的研究[J];电气传动;1981年01期
5 肖湘宁;杨琳;张丹;高本锋;李亚男;蒋维勇;;基于特征值法的次同步阻尼守恒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6 唐酿;肖湘宁;李伟;高本锋;郑蕤;;HVDC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及其相位补偿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4期
7 伍凌云;李兴源;龚勋;杨煜;洪潮;徐大鹏;李伟;;基于模糊免疫方法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1期
8 康君;刘全;常富杰;赵永林;孙小晶;郑巍;孙立新;;汽轮发电机次同步阻尼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发[J];热力发电;2014年07期
9 郭锡玖;谢小荣;刘世宇;李国宝;李英伟;;上都电厂SEDC提高次同步扭振阻尼的现场试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0期
10 董飞飞;刘涤尘;吴军;岑炳成;宋春丽;马文媛;;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武晖;次同步扭振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菡;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阻尼特性分析及SSDC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4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8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