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无功电压评估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分布式光伏 切入点:无功评价 出处:《东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其间歇性和随机性给电网运行增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谐波、无功波动等电能质量问题。鉴于此,开展合理准确的无功评估技术研究,有利于指导相应的控制措施,这既有助于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又可通过无功补偿等方式,节能降损,提高运行经济性。为求解分布式光伏无功电压评估问题,本文首先开展了分布式光伏建模的基础理论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光伏并网无功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其各自相应的组合权重。同时,研究相关的评估方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研究光伏电池这一典型分布式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同时,采用电导增量法控制Boost电路的占空比方式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并采用恒功率控制(PQ控制)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为后续的评估技术研究提供良好的分析基础。(2)基于电压因素和功率因素建立了分布式光伏无功电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析了各指标特性,并据此建立相关的评估指标等级区间及各限定值,便于后续对评估对象的量化分析。(3)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确定主、客观权重,并通过组合赋权分析综合权重,从而避免单一赋权方式可能带来的偏颇。研究常用的评估量化研究方法,并通过对各评估方法优缺点研究对比,选取了灰色理论和距离算法两类应用效果较好的评估方法,分析其基本原理,并研究相似度匹配算法具体评估方法和实施流程。(4)首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展建模研究,通过仿真分析I-V、P-V特性等数据波形,验证所建仿真模型和相应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然后,将仿真分析数据为基础,分四种不同类型场景进行综合评估和分层评估。最后,引入太阳能光伏电站实际工程案例,通过相应的分析表明,所提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现场实际应用的有效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玲玲;时斌;华国玉;闻枫;杨露露;董权力;;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技术[J];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2 林德清;顾伟;王元凯;袁晓冬;李群;王锐;;基于动态时间弯曲空间距离度量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3 李如琦;苏浩益;;基于可拓云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1期
4 王增平;王雪;;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2期
5 王继东;张小静;杜旭浩;李国栋;;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标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11期
6 毕大强;牟晓春;任先文;薛雷;;含多微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7 许晓艳;黄越辉;刘纯;王伟胜;;分布式光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及电压越限的解决方案[J];电网技术;2010年10期
8 刘君;穆世霞;李岩松;班允柱;;微电网中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整体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7期
9 裴玮;李澍森;李惠宇;唐西胜;程军照;左文霞;;微网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测试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10 雷刚;顾伟;袁晓冬;;灰色理论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肖朝霞;微网控制及运行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秦奋;区域电网电压无功运行评估与规划软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唐俊;高压配网电压无功运行状态评估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曹增杰;风光蓄交流微电网的控制与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何吉彪;变电站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宁;微网系统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杨文杰;光伏发电并网与微网运行控制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董鹏;微网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陈理;分布式发电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1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9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