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DC孤岛运行附加频率鲁棒控制器设计
本文选题:高压直流输电 切入点:孤岛运行 出处:《电网技术》2016年04期
【摘要】:为提高HVDC孤岛运行时送端系统频率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直流附加频率鲁棒控制器,利用直流功率的快速可控性来稳定系统频率。采用高精度TLS-ESPRIT算法辨识得出系统低阶线性化模型,再采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鲁棒设计方法在兼顾最优性能和鲁棒性能的同时设计了附加频率鲁棒控制器。该附加频率鲁棒控制器控制结构简单、阶数较低,易于实现。在PSCAD/EMTDC中的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附加频率鲁棒控制器能显著提高送端系统频率稳定性。并且相比于传统PI控制器,其控制效果更好,对不同运行方式下的不同类型故障都有较强的鲁棒性,即使在联网运行方式下也可继续有效地运行,研究结果可供孤岛运行方式下的实际电力系统应用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requency stability of HVDC isolated island operation , a DC additional frequency robust controller is proposed to stabilize the system frequency by using the fast controllability of DC power . A robust controller based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frequency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1AA05A119)~~
【分类号】:TM7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芳 ,王兴成 ,颜德文;一种简单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J];中国仪器仪表;2005年09期
2 刘富春;姚郁;傅绍文;;仿真转台系统非脆弱鲁棒控制器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6年05期
3 栗鹏霞;安锦文;;基于灵敏度理论的μ/QFT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5期
4 王垒;王瑞革;;基于H_∞和μ综合的防空导弹鲁棒控制器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3年02期
5 章云;杨宜民;徐晓宁;李传芳;;新型两坐标微型驱动器及鲁棒控制器[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刘祚秋,丁文镜;子导弹攻角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2期
7 江明辉,沈轶,廖晓昕;一类混沌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杨妮;;一种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09期
9 涂健,李小坚,罗结才;多变量伺服系统综合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10 刘祚秋,丁文镜;子导弹攻角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田;颜世田;李洪亮;;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新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王钰;孙优贤;;基于确定摄动范围设计的鲁棒控制器的改进[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林柳絮;颜家钰;;气动马达建模与鲁棒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兴成;任英;;基于H_∞优化的模型跟踪鲁棒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陈晓波;;大型柔性空间结构鲁棒控制器多目标优化设计与仿真[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炎生;陈宗基;;由降阶模型设计全阶模型的H~∞鲁棒控制器[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周东涛;兰维瑶;陈亚陵;;挠性充液卫星鲁棒控制器设计—回路成形H∞方法[A];'9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8 陈万义;涂凍生;;不确定饱和系统的鲁棒控制器[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鄂大志;薛定宇;陈大力;;一种新型处理不确定时延的鲁棒控制器设计[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练兵;何林;;基于路面反力响应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鲁棒控制器[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博;具状态依赖边界层的鲁棒控制器设计及其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董汉成;基于间隙度量的鲁棒控制器设计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高强;鲁棒控制器降阶及其在直升机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08年
4 李梦辉;基于鲁棒控制的液压伺服系统的半实物仿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梅利彬;强稳定H_∞鲁棒控制器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毛师彬;飞机鲁棒控制器设计及可视化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陈朝骏;AMD控制系统状态构建与鲁棒控制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纪元;基于LMI的鲁棒控制器在电液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翼;液压加载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孙忠旭;基于μ综合的BTT飞行器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2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9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