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
本文选题:热电联合 切入点:热动态特性 出处:《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5期
【摘要】:提出了综合考虑建筑物与集中供热管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运行模式,解决了因传统"以热定电"运行模式而导致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基于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系统的构成方案;着重对比分析了考虑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前后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点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机理;给出了综合考虑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述综合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机组的上调节和下调节容量,其效果优于仅考虑建筑物或者热网单一环节热动态特性的模型。进一步,将系统源侧"热电耦合"特性扩展到荷侧,利用系统"源荷协调控制"实现了机组"热电解耦"。
[Abstract]:The combined operation mode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which considers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and central heating networks is put forward,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peak-shaving capacity of cogeneration units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of "fixing power by heat".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constitution scheme of the combined thermal power system based on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and heat network,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nge of the operation point of the cogeneration unit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heat network.On this basis, the mechanism of its 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ak-shaving capacity of the unit is clarified, and a combined thermal power dispatching model considering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and heat network is presented.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upper and lower regulation, and its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odel which only considers the therm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link of building or heat network.Furthermore, the "thermoelectric coupling" of the source side of the system is extended to the charging side, and the "thermoelectric decoupling" of the unit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source load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7021)~~
【分类号】:TM621;TM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佳乐;胡林献;李佳佳;;采用二级热网电锅炉调峰的消纳弃风机理及经济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8期
2 王漪;张伟;王松岩;石雪梅;;计及杂散损耗的供热机组能量平衡模型修正方法[J];中国电力;2016年04期
3 吕泉;王海霞;陈天佑;李纯;朱全胜;李卫东;;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热电厂蓄热罐运行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4期
4 顾泽鹏;康重庆;陈新宇;白建华;程路;;考虑热网约束的电热能源集成系统运行优化及其风电消纳效益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5 唐海峰;华正生;王勇;韩熠;张大峰;刘金龙;;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提高方法研究进展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14期
6 吕泉;陈天佑;王海霞;于汀;李群;汤伟;;配置储热后热电机组调峰能力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1期
7 毕庆生;吕项羽;李德鑫;董添;韩晓娟;;基于热网及建筑物蓄热特性的大型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4年02期
8 吕泉;姜浩;陈天佑;王海霞;吕阳;李卫东;;基于电锅炉的热电厂消纳风电方案及其国民经济评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1期
9 龙虹毓;何国军;徐瑞林;吴锴;周孟戈;;计及分布式电源热泵的热电联产协调优化调度与能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4期
10 王漪;薛永锋;邓楠;;供热机组以热定电调峰范围的研究[J];中国电力;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守军;基于管网动态模型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参数预测及运行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阳;刘鑫屏;;热-电联合机组多时间尺度调峰优化调度模型[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7年07期
2 黄培东;詹红霞;彭光斌;张曦;张宁;龙飞;;促进风电消纳的需求响应与储热CHP联合优化模型[J];电测与仪表;2017年14期
3 杨锡运;张洋;谢志佳;李建林;;提升风电就地消纳的蓄热式电锅炉优化调度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年13期
4 李星雨;邱晓燕;赵劲帅;王跃;陈科彬;;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和需求响应的风电消纳策略[J];电力建设;2017年07期
5 徐岩;杨文涛;齐峰;文福拴;赵俊华;董朝阳;;供热管网分布参数模型与电热耦合网络协同规划[J];电力建设;2017年07期
6 张鹏;李春燕;周哲;王东;;基于需求响应的采暖期热电联产系统风电消纳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3期
7 李平;王海霞;王漪;韩晔;李卫东;;利用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5期
8 穆钢;崔杨;陈志;严干贵;孙勇;;吉林风电消纳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2017年11期
9 于婧;孙宏斌;沈欣炜;;考虑储热装置的风电-热电机组联合优化运行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6期
10 孙娟;卫志农;孙国强;陈胜;臧海祥;陈霜;;计及P2H的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佳佳;胡林献;;基于二级热网电锅炉调峰的消纳弃风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2 吕泉;王海霞;陈天佑;李纯;朱全胜;李卫东;;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热电厂蓄热罐运行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4期
3 郭宇航;胡博;万凌云;谢开贵;杨贺钧;沈玉明;;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短期最优经济运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4期
4 顾泽鹏;康重庆;陈新宇;白建华;程路;;考虑热网约束的电热能源集成系统运行优化及其风电消纳效益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5 王晓海;乔颖;鲁宗相;丁立;邵广惠;徐兴伟;侯凯元;;供暖季风电电量消纳能力的评估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6 吕泉;李玲;朱全胜;王海霞;刘娆;李卫东;;三种弃风消纳方案的节煤效果与国民经济性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7期
7 徐彤;周云;王新雷;;300MW级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研究[J];中国电力;2014年09期
8 徐飞;闵勇;陈磊;陈群;胡伟;张玮灵;王小海;侯佑华;;包含大容量储热的电 热联合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9期
9 曾丹;姚建国;杨胜春;王珂;周竞;李亚平;;应对风电消纳中基于安全约束的价格型需求响应优化调度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1期
10 王赵宾;;中国弃风限电报告[J];能源;2014年07期
,本文编号:1703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0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