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灰分对冷凝式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08:48

  本文选题:灰分 切入点:冷凝 出处:《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灰分广泛存在于锅炉尾部烟气和各类干燥乏气中,在烟气/乏气余热回收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含灰分烟气/乏气的余热和水回收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含灰分湿空气模拟烟气/乏气,对含灰分湿空气的换热特性展开实验研究,获得了换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观察了积灰形态。实验研究发现:在含灰分的情况下,湿空气对流冷凝换热系数随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维持稳定,呈现指数规律变化。相比较于干空气,湿空气换热系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较长、降低幅度较大,积灰严重且主要集中于上部管束。
[Abstract]:Ash is widely found in boiler tail gas and all kinds of dry gas, and it is a factor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recovery of waste heat from flue gas / spent gas.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waste heat and water recovery of flue gas / spent gas containing ash,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wet air containing ash are studied by using wet air containing ash to simulate flue gas / spent gas.The vari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ith time was obtained and the ash formation was observ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ctio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wet air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remains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sh content.Compared with dry air,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wet air takes a longer time to reach the stable state, a large reduction range, serious ash deposition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upper tube bundle.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计划(No.2015CB251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406152,51436006)
【分类号】:TK172;TM6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劭意,彭晓峰,吴海玲,王补宣;粗糙表面不同粗糙元间局部流动与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向阳;成文俊;赵永杰;杨琳梅;;高温高速气体射流冲击倾斜平板的换热特性研究[J];机电设备;2011年04期

3 杨震;赵振兴;郭琴琴;刘宏;曹子栋;;煤粉加压气化炉对流段换热特性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葛梦然;闫柯;高军;葛培琪;;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换热特性数值分析[J];石油机械;2011年11期

5 李叶;刘圣春;饶志明;杨旭凯;;冰浆储存与融化及流动换热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低温与超导;2012年11期

6 韩雅慧;;气体压力对气流冲击平板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24期

7 刘东;蒋斌;陈飞;;微方肋冷却系统的换热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2期

8 杜东兴,李志信,过增元,岳敏;微细光滑管内可压缩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9 庄正宁,唐桂华,朱长新;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10 翁锦萍,魏琪,吴志刚;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J];节能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董志锐;刘松龄;张玉金;许都纯;游绍坤;杨林;;涡轮叶栅端壁区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汶蔚;孙立成;李勇;;竖直管内蒸汽冷凝强化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黄翔超;丁国良;胡海涛;高屹峰;;R410A—油混合物在5mm光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家琛;巨永林;;低温绝热管内液氮两相流动换热特性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宁静红;刘圣春;彭苗;李惠宇;;R290管内凝结换热特性与凝结机制分析[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雷菲宁;徐小炜;苏亚欣;;结构参数对内置式PV-Trombe墙内换热特性影响[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侯亚丽;汪建文;;微管道内壁面平均温度的实验测量[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吕静;王伟峰;周传煜;赵惠忠;于国清;;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双;数据中心用泵驱动两相冷却回路换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聪;被动式冷却系统中的流动冷凝及其对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路广遥;管束通道内单相及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杜东兴;可压缩性及粗糙度对微细管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0年

5 刘东;高热流密度微结构散热器换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俊雄;流场涡旋核心分布对双工质冷却带肋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世杰;大气压强对舱内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郝玲;冰浆在管道中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4 徐义凯;微型间歇式回热器流动及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杨巧文;管内单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6 赵明明;热泵冷热源污水的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缪国君;狭小受限曲面空间内冲击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祁成武;多孔扁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孙启超;层板结构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阎畅;带出流及横流通道内斜冲击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4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14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