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幅相运动方程的风机机电暂态特性的建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8-04-05 18:58

  本文选题: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 切入点:风力发电机 出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摘要】: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风机的暂态特性对系统(同步发电机)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显著加深。因此,认识、优化风机的暂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风机暂态特性的认识优化大多是基于详细时域模型的数值仿真研究,缺乏基于物理化模型的机理研究。该文应用幅相运动方程建模方法,建立风机机电暂态幅相运动方程模型,并基于此物理化模型分析以GE风机为代表的现有风机机电暂态特性的物理特征,指出存在的不足并予以优化。该文的研究表明,以GE风机为代表的现有风机在机电尺度上只响应系统电压幅值动态,不响应系统电压相位动态。而只响应电压幅值动态限制了风机能够提供给同步发电机的暂态功角稳定支撑。该文通过将系统频率/相位动态引入到风机限流控制中,使风机同时响应系统电压幅值和相位动态,进一步增强了风机对同步发电机的暂态功角稳定支撑,提高了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ermeability of wind power in power system,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turbin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nsient power angl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synchronous generator).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n.At present, most of the cogni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an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are based on the detailed time domain model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lack of physical model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research.In this paper,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motion equation model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ransient amplitude and phase motion equation model of fan. Based on this physical model,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fan's electromechanical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GE fan, are analyzed.The shortcomings are pointed out and optimiz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ing fans represented by GE fans only respond to the system voltage amplitude dynamics at the electromechanical scale, but do not respond to the system voltage phase dynamics.Only responding to the voltage amplitude dynamically limits the transient power angle stability support that the fan can provide to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In this paper, the frequency / phase dynamic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urrent limiting control of the fan, which makes the fan respond to the voltage amplitude and phase dynamics of the system simultaneously, and further enhances the support of the fan to the transient power angle stability of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The transient power angl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900104)~~
【分类号】:TM712;TM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小明;程时杰;胡家兵;;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多尺度电压功角动态稳定问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19期

2 姚骏;廖勇;唐建平;;电网短路故障时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不脱网运行的励磁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3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先中;张凯锋;;含控制器在内电力系统元件的完整结构化模型及其简化(Ⅰ):建模方法与同步发电机建模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2 朱蜀;刘开培;秦亮;李钢;胡仙来;刘冬;;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3 张栋梁;应杰;袁小明;苗淼;;基于幅相运动方程的风机机电暂态特性的建模与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4 王国宁;杜雄;邹小明;杨友耕;籍勇亮;;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的自导纳和伴随导纳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5 严亚兵;苗淼;李胜;袁小明;胡家兵;;静止坐标系下变换器电流平衡 内电势运动模型:一种装备电流控制尺度物理化建模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6 郑超;马世英;申旭辉;刘道伟;;强直弱交的定义、内涵与形式及其应对措施[J];电网技术;2017年08期

7 王海峰;吴新振;卢子广;李嘉;马小然;;基于STATCOM的自激异步发电机小干扰稳定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8 谢小荣;刘华坤;贺静波;刘威;;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小信号阻抗/导纳网络建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2期

9 叶一达;魏林君;阮佳阳;李琰;鲁宗相;乔颖;;电力电子接口电源的准功率特性降阶建模体系[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10 赵卓立;杨苹;郑成立;许志荣;王月武;;微电网动态稳定性研究述评[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小荣;刘华坤;贺静波;张传宇;乔元;;直驱风机风电场与交流电网相互作用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与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2 汤广福;庞辉;贺之渊;;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3 李明节;;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分析与运行控制[J];电网技术;2016年04期

4 周孝信;鲁宗相;刘应梅;陈树勇;;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9期

5 刘振亚;张启平;董存;张琳;王智冬;;通过特高压直流实现大型能源基地风、光、火电力大规模高效率安全外送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6 周孝信;陈树勇;鲁宗相;;电网和电网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试论三代电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7 周求宽;廖勇;姚骏;;双PWM变换器励磁的交流励磁发电机励磁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6期

8 郭金东;赵栋利;林资旭;许洪华;;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郎永强;徐殿国;Hadianmrei S.R;马洪飞;;交流励磁双馈电机分段并网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9期

10 胡家兵;孙丹;贺益康;赵仁德;;电网电压骤降故障下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与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世明;;孔径天线暂态特性的时域分析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2 田文革,杜建嵩,王茂松,陈奎;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的直接法试验[J];变压器;2005年02期

3 林世明;;频率扫描线性天线暂态特性的新分析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4 姚建光;邹逸云;冯伟;王锁扣;;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暂态特性及其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影响的研究[J];高压电器;2009年04期

5 廖泽友,左辰;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数字仿真及电磁优化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6 梁明;;几个不同的参数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暂态特性的影响[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1979年01期

7 姚晓健;蔡祖安;陈红;;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高频暂态特性仿真分析[J];湖南电力;2011年02期

8 王黎明;方斌;;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暂态特性仿真[J];高电压技术;2012年09期

9 张华贵;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的要求[J];继电器;1991年01期

10 廖泽友;左辰;;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数字仿真及电磁优化设计[J];变压器;199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威;故障下双馈电机暂态特性分析及撬棒投切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燕萍;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特性及对配网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曹雅榕;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暂态特性及对配网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慧颖;微电网故障暂态特性及集成保护[D];天津大学;2014年

5 王静;飞机机载电源特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和测量系统开发[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6 王雪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航空地面逆变电源暂态特性测量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7 邬旭东;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暂态特性及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8 杨海倩;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直流输电系统暂态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9 马朝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暂态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龚智远;互感器暂态特性对电力系统保护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1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1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