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及孤网运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06:10

  本文选题:光伏发电系统 + 并网运行 ; 参考:《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关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大问题已经浮现出来,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方式中最为普遍的方式,研究其理论及实际应用对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几大关键技术,尤其是并网光伏和光伏孤网运行,对其目前的发展现状做了分析与比较;对自抗扰技术的基本原理做了介绍,阐述了自抗扰技术如何吸取了PID的优势,即基于误差消除误差的思想,介绍了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一种优化参数调整的自抗扰技术,最后对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为下面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2.本文建立了并网光伏系统数学模型,并对三相系统进行了坐标变换,揭示出电流控制环中有功功率电流与无功功率电流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运用LADRC对耦合问题设计控制器,进行了解耦,并利用系统的模型系统信息降低了观测器的带宽。通过仿真验证,其输出电压响应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正弦度,证明了并网光伏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和LADRC对耦合问题优秀的解耦能力。3.光伏电源在微网中只输出有功功率的特性使其在微网中大多采用P-Q控制,光伏电源在微网大多运行在最大功率点,但当光伏发出的功率大于负载功率时,这种方法便不再合理。本文研究了利用调节光伏电池运行电压使其输出功率与系统负载功率匹配的方法,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储能系统的压力,对于提高整个微网的稳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As the lifeblood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wo major problems have emerged, namely,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way of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its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solving energy cris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alizing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especially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and photovoltaic isolated grid operation.How to absorb the advantages of PI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error elimina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near ADRC is introduced. It is a kind of ADRC technology for optimizing parameter adjustment.Finally, the stability of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is proved,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2.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of three-phase system is carried out.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power current and reactive power current in the current control loop is revealed. Th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y using LADRC to design the coupling problem.Decoupling is carried out, and the bandwidth of the observer is reduced by using the model information of the syste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voltage response is fast and has a good sinusoidal degre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model and the excellent decoupling ability of LADRC to the coupling problem are proved. 3.The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photovoltaic power only outputs active power in the microgrid makes it adopt P-Q control in the microgrid, and the photovoltaic power is mostly run at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in the microgrid, but this method is no longer reasonable when the power emitted by the photovoltaic is larger than the load power.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operating voltage of photovoltaic cells to match the output power with the load power of the system is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essure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It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microgri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刚;谢建;李自应;张跃;曾丽琴;;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2期

2 李雷;杨舒;;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年01期

3 ;简讯[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程艺厅长祝贺我院获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调试”赛项二等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晶澳慈善基金会向希望小学捐赠光伏发电系统[J];太阳能;2011年10期

6 张改景;龙惟定;苑翔;;光伏发电系统的碳值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7 彭一琦;;改进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技术[J];建筑电气;2012年02期

8 江伟山;周倩;;高铁车站光伏发电系统应用[J];电气时代;2012年04期

9 邓雅;胡书举;孟岩峰;许洪华;;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研究方法综述[J];电气制造;2013年06期

10 龚道仁;陈迪;袁志钟;;光伏发电系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应用[J];可再生能源;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明;沈煜;张晋茂;麻凯恩;朱正菲;杜强;;光伏发电系统用高效逆变器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陆亚萍;梁小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程丽敏;曹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微型逆变器综述[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郝文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景义;;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亦丰;祝明华;熊连松;李琛;卓放;张海龙;;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其控制器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徐峰;刘爱民;罗慧晶;翁占坤;;用于热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射体材料的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9 程启明;李明;陈根;王鹤霖;;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冯垛生;;光伏发电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宪才 魏延彬;莱芜供电首建光伏发电系统[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通讯员 王宪才 魏延彬;莱芜供电公司建成首个光伏发电系统[N];莱芜日报;2011年

3 徐瑶;光伏发电系统租还是买?[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申淳;数倍聚光跟踪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太阳能高成本难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牛献力 通讯员 王丽英;晶澳公司捐赠光伏发电系统[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记者 刘霞;美研制新式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戈晓芳 见习记者 于洋;广东最大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亮相[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记者 王莹 特约通讯员 刘孟君;我市首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正式并网发电[N];廊坊日报;2010年

9 记者 星子;我省光伏产业又添高科技“新丁”[N];青海日报;2012年

10 苏国平 新疆经信委副主任;依托自然优势发展新疆光伏产业[N];中国电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博;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系统运行优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毛鹏;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艳伟;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高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吴志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和孤岛故障检测[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郑诗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徐瑞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7 熊远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欢;物联网架构的太阳能光伏自跟踪发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响;20MW_P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京;温室光伏供电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墨;基于分岔理论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高祥;关于光伏发电站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超凡;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彬;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MPPT及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晨;沙漠机器人可折叠光伏发电系统设计[D];宁夏大学;2015年

8 侯朝晖;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萍;光伏发电系统性能优化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葛鑫;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运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38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38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d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