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磺化聚醚醚酮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发布时间:2018-04-13 01:12

  本文选题:燃料电池 + 质子交换膜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近十几年以来,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日渐匮乏,全球开始出现能源短缺,并且由于石化燃料的使用全世界的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恶化。这两大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和开发可再生的清洁型能源,致使全球经济和环境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而燃料电池是一种被公认为能够用于移动和便携式设备最有发展前景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而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PEM)则变成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由于现在已经商业化的Nafion膜系列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成本高、氟污染重、高温下质子传导率低等很难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人们纷纷开始寻找和开发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型的PEM可以取代Nafion膜。磺化聚芳醚酮(SPAEK)作为一类性能优异的非氟化质子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较高的质子传导率,且相对来说成本较低,是一类非常有希望取代Nafion膜的非氟化质子膜材料。首先,我们制备三种磺化聚芳醚酮材料,研究三类膜的热稳定性,发现钠盐形式的磺化聚醚醚酮具有更优良的耐热性能。因此筛选出磺化聚醚醚酮材料为最优的研究基材。但是单一的,纯组分SPEEK膜的质子传导率是由磺化度(DS)来决定的。当DS越大,SPEEK的传导率越高。但是当SPEEK的磺化度增大时它的溶胀率也随之增加,同时尺寸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急剧下降,致使SPEEK膜难以在电池中使用。为了改善SPEEK膜存在的不足,我们对SPEEK膜进行改性以此满足燃料电池的使用需求。重铸法是制备质子交换复合膜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无机物或者聚合物颗粒直接分散在以溶液、乳液、熔融等形式的聚合物中成膜,为了提高掺入粒子的分散度有时会使用超声来进行分散。这种方法易于操作和控制,能够制备很薄的膜并且加工参数很容易优化。本论文的宗旨是在保证SPEEK一定的质子传导率和机械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它的吸水溶胀率以此来改善其尺寸稳定性,利用重铸法及热处理法制备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speek复合膜。分别制备出有机-无机、有机-有机以及有机-无机-有机多组分质子交换复合膜。本论文主要是研究热处理方法对于speek复合膜的改性。利用后磺化法并且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制备不同磺化度的speek,通过对不同磺化度的speek膜的吸水率,溶胀率及传导率各项性能的对比,首先选取磺化度为0.65的na型speek65(s65na)作为复合膜的基质膜。聚醚醚酮(peek)是热塑性的半结晶聚合物,因其优异的耐热性(tm=343oc),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阻水性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本文首先采用多级沉降法来制备粒径1~2微米的peek粒子,然后利用重铸法将其加入到选取的s65na基质膜中,以此制成一系列的有机-有机peek-speek复合膜,最后在真空370oc下热处理30min,使其peek粒子熔化粘连成网状结构填充在s65na基质膜里,制备出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复合膜(t-peek-speek),从而起到了阻水并且提高复合膜尺寸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效果。通过对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的复合膜各项性能的研究发现,随着peek粒子含量的增加,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复合膜的iec,吸水率,溶胀率及传导率均有降低,改善了膜的尺寸稳定性;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复合膜的热性能及机械强度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质子传导率虽有所下降,但是质子传导率均高于10-2s/cm,完全满足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了磺化度对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的性能的影响。选取了磺化度为0.8的speek(s80na)作为基质膜,制备出了具有高磺化度的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复合膜并与s65na为基材的复合膜进行了各项性能的对比,发现随着speek基质膜磺化度的增加,复合膜的吸水率,溶胀率和传导率都有所提升。基于提高peek粒子与speek膜之间的相容性,采用界面反应,制备表面磺化的聚醚醚酮粒子(sp),选取磺化度分别为0.65和0.8的speek做为基质膜,溶液浇筑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一系列的界面增强型三维聚醚醚酮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t-sp-speek)。研究发现表面磺化聚醚醚酮粒子填充的复合膜形成的粘连网状结构更加致密平滑,原因在于表面磺化的聚醚醚酮粒子与speek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研究发现表面磺化的界面改性没有影响聚醚醚酮在高温时的熔化粘连现象;复合膜显示了低的水溶胀行为及相对较高的质子传导率。由于对两相界面的改良,复合膜表现出更优良的力学强度。通过XRD测试分析发现复合膜内部具有聚醚醚酮特征的结晶结构。为了提高材料的质子传导率,制备了碳纳米管/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复合改性的磺化聚醚醚酮膜材料。利用聚醚醚酮网络提高膜的耐溶胀性能及机械强度,利用CNTs提高材料的质子传导率。选取S65Na为研究基材,碳纳米管填充量为2%。研究发现当CNTs加入到三元复合膜里后,在保持良好尺寸稳定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的同时,质子传导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了CNTs的加入能有效的提高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而且随着CNTs的加入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则随之降低,这是由于酸化CNTs的加入增加了复合膜之间的相容性使复合膜变得更加致密从而强度增加韧性下降。通过复合膜XRD的分析发现,CNTs的加入没有影响PEEK结晶区的形成。因此,三元复合膜在提高了质子传导率的同时机械强度也有所提升。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磺化聚醚醚酮材料的性能不足,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法,制备出性能优异的二元复合膜、三元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各项性能,给出了材料性能变化的合理解释;探究了相界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观察并分析了聚合物内部的微观相结构,找到了改善膜性能的重要因素。为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有力的借鉴。
[Abstract]: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 SPAEK ) is a kind of non - fluorinat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heat ,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and low cost . A series of composite membranes ( t - peek - speek )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peek ( s80na ) as the base film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1.4;TQ425.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东;;赢创推出新型聚醚醚酮[J];粘接;2008年07期

2 白杉,周洁;聚醚醚酮树脂应用现状[J];化工科技市场;2004年08期

3 龚云表,石安富;聚醚醚酮的性能、成型加工及其应用[J];塑料科技;1985年04期

4 顾有伟;;聚醚醚酮——一种新型耐热绝缘材料[J];绝缘材料通讯;1986年06期

5 陈天禄;袁雅桂;徐纪平;;一种含酞侧基的聚醚醚酮与有机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J];应用化学;1988年02期

6 张群;宁潜艳;倪卓;;聚醚醚酮热氧化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7 曹俊奎,黄智华,吴忠文;苯氧离子端基副反应对聚醚醚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2期

8 牛利,郭纯孝,黄东律,蒋大振,王彩霞,张万金;聚醚醚酮微结构及反应特性的量子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8期

9 邱兆斌,莫志深,于英宁,张宏放;聚醚醚酮醚酮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1998年06期

10 郝章来,吴丽君;聚醚醚酮的生产应用及发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齐华;薛群基;沈维长;刘维民;;两种不同碳化硅填充聚醚醚酮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王贵宾;周政;牟建新;张淑玲;姜振华;;不同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李文雷;林宇津;王贵宾;张淑玲;;高强度无定型聚醚醚酮薄膜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4 张鹏;刘新才;周宏伟;陈春海;;含硝基侧基的功能性聚醚醚酮的制备及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谢光有;隋国鑫;杨锐;;混杂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焦素娟;周华;杨华勇;龚国芳;陈建敏;周惠娣;;改性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7 李文雷;周政;王贵宾;张淑玲;;多次挤出对聚醚醚酮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祝世洋;;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商赢双;王永鹏;张海博;刘梦竹;任淑;姜振华;;硼酸铝晶须/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10 王全兵;刘爱学;邓凯桓;;钼碳磷酸盐制备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谯小梅 李淑芳;共聚醚醚酮示范装置流程贯通[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李晓岩;聚醚醚酮树脂应用领域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庞利萍;威格斯聚醚醚酮用于牙科咬合棒[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董波;三维聚醚醚酮网络增强磺化聚醚醚酮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吉林大学;2017年

2 刘新才;可控交联聚醚醚酮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周政;聚醚醚酮树脂稳定性的提高及相关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娜;磷酸掺杂交联型季铵化聚醚醚酮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王永鹏;含硼聚芳醚酮的制备、性能及其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袁朝圣;大块非晶Nd基合金及聚醚醚酮的快速增压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闫鹏涛;聚醚醚酮口腔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野;支化磺化聚醚醚酮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晓鹏;含芴聚醚醚酮的合成与表征[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宇遥;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思迪;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改性及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的构筑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谭捷;聚醚醚酮/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于洪阳;磺化超支化聚芳醚酮改性碳酸钙晶须/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杜晓燕;磷酸化聚醚醚酮/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郭晓红;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阻燃特性及改性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韩冰;轻质聚醚醚酮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李永刚;聚醚醚酮粗旦丝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许治平;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742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42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