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及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16:10

  本文选题: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阴极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燃料电池(FC)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电化学反应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具有全固态、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污染和燃料适应性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传统的SOFC操作温度约为1000℃,高温操作导致燃料电池系统的启动成本增加,连接体、封装材料的选择要求严苛以及电池部件之间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的性能迅速衰减。为拓宽材料的选择范围,降低SOFC的成本,大量的基础研究致力于将SOFC的操作温度降低至中低温(500-800℃)。然而,降低操作温度导致阴极材料的界面极化电阻和电解质的欧姆电阻急剧增大,限制了SOFC的实用性。因此,开发高性能的SOFC阴极和电解质材料是加速SOFC实用化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高性能的SOFC阴极和电解质材料,为促进SOFC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本文致力于中温SOFC阴极和电解质材料两方面的研究。其一,开发高性价比、与电池部件具有良好的化学兼容和热循环稳定的阴极材料,在研究阴极材料的物性基础上利用其组装成电池,并测试其功率输出。其二,基于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迁移率和对燃料气体无稀释的优点,通过Sm,Nd双掺杂BaCeO_3制备Ba Ce1-2xSmxNdxO_(3-δ)(简记为:BCSN)电解质,研究其掺杂浓度对电解质的物相结构、烧结特性、离子电导率和活化能的影响,并利用其组装成单电池,测试其在中温范围内电池的功率输出。层状钙钛矿氧化物Ln BaCo2O_(5+δ)因具有高氧表面交换系数和扩散系数,有希望成为SOFC阴极候选材料。但该类材料具有高热膨胀系数导致热循环稳定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通过Sr部分取代A′位Ba以及Cu部分取代B位Co,平衡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单相层状钙钛矿Ln Ba_(0.5)Sr_(0.5)Co Cu O_(5+δ)(Ln=Pr,Sm)(简称:PBSCCo,SBSCCo)阴极。XRD分析表明PBSCCo、SBSCCo与GDC、LSGM电解质化学兼容性良好。XPS分析表明,室温下SBSCCo粉末样品的各金属离子氧化态分别为Co4+/3+、Cu2+/+、Sm3+、Ba2+和Sr2+,Co4+/3+、Cu2+/+的混合价态对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电催化活性起到关键的作用。空气气氛下,30-850℃范围内,PBSCCo以及SBSCCo的平均热膨胀系数(TEC)分别为17.58×10-6K-1和16.14×10-6K-1。SBSCCo-50GDC复合阴极的平均TEC为13.14×10-6K-1,相比于单相SBSCCo的平均TEC降低了18.5%。复合阴极有利于改善阴极与电解质材料之间的热匹配。空气气氛下,200-850℃范围内,PBSCCo以及SBSCCo的直流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呈现半导体-金属转变的规律。在整个测试温区内,PBSCCo的电导率高于SBSCCo。丝网印刷法制备了对称电池和电解质支撑型的单电池,800℃时,PBSCCo、SBSCCo阴极在GDC电解质上的极化阻抗Rp分别为0.0422Wcm,0.04882Wcm;以PBSCCo、SBSCCo为阴极,0.3mm厚GDC电解质支撑型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521m Wcm-2和481m Wcm-2。以上结果说明,PBSCCo较SBSCCo具有更好的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800℃时,SBSCCo阴极在LSGM电解质上的极化阻抗Rp为0.03782Wcm,最大功率密度为646m Wcm-2。复合阴极SBSCCo-x GDC(x=20,30,40,50wt%)显著地降低了其在GDC电解质上的Rp值,800℃时,SBSCCo-30wt%GDC复合阴极在GDC(0.3mm厚)电解质上的Rp值为0.0222Wcm,最大功率密度为648m Wcm-2,复合阴极的功率密度是单相阴极的1.3倍。Ba_(0.5)Sr_(0.5)Co_(0.8)Fe_(0.1)Ni_(0.1)O_(3-δ)(简称:BSCFNi)是优异的透氧膜材料,这种高透氧量的性质有利于实现SOFC阴极内部快速的氧扩散和输运。为此,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1000℃烧结10小时制备出单相简单钙钛矿结构的BSCFNi样品。XRD结果表明,950℃以下,BSCFNi阴极与LSGM电解质之间无化学反应,但与SDC电解质发生了微弱的化学反应。室温下BSCFNi粉末样品的XPS测试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以Co4+/3+、Fe4+/3+、Ni3+/2+、Ba2+和Sr2+的价态形式存在,Co4+/3+、Fe4+/3+、Ni3+/2+的混合价态有利于改善SOFC阴极的电化学表现。空气气氛下,30-850℃范围内BSCFNi阴极的平均TEC为18.7×10-6K-1。300-850℃范围内,其电导率呈现出P型小极化子跳跃传导规律,电导率的最大值为35scm-1。800℃时,BSCFNi阴极在LSGM和SDC电解质的Rp分别为0.033Wcm2和0.066Wcm2。800℃时,BSCFNi阴极在0.3mm厚LSGM电解质支撑型的单电池上获得了690m 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La_(0.6)Ba_(0.4)Co_(0.8)Fe_(0.2)O_(3-δ)(简称:LBFCo)由于具有良好的抗连接体材料Cr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稳定SOFC阴极材料。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950℃煅烧5小时制备出单相简单钙钛矿结构的LBFCo阴极。XRD结果表明,950℃以下,LBFCo阴极与GDC电解质化学兼容性良好。空气气氛下,30-850℃范围内LBFCo阴极的平均TEC为22.4×10-6K-1。100-850℃范围内,LBFCo的电导率呈现出P型小极化子跳跃传导规律。电导率的最大值为666scm-1,高电导率有利于改善SOFC阴极的电催化活性。800℃时,LBFCo阴极在0.3mm厚GDC电解质上的Rp为0.035Wcm2,最大功率密度为554m Wcm-2。质子导体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和能量转换效率的优点,稀土元素共掺杂BaCeO_3能够显著改善质子导体电解质的电导和烧结活性。利用(EDTA-Citrate)联合络合法制备Sm,Nd等摩尔双掺杂Ba Ce1-2xSmxNdxO_(3-δ)(2x=0,0.10,0.15,0.20,0.25)(简称:BCSN)系列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XRD测试结果表明,经1050℃烧结10小时的BCSN系列电解质粉体均已经形成钙钛矿结构。经1400℃烧结10小时的样品,随Sm,Nd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基本上呈线性增加,表明Sm_2O_3,Nd_2O_3已经完全固溶于BaCeO_3晶格中。Raman测试结果表明,BCSN系列样品在630cm-1附近出现了与氧空位有关的振动模式。随着Sm,Nd掺杂量的增加,BCSN样品的结构对称性提高,有可能伴随着晶体由正交向四方相的结构转变。结合SEM测试发现,当Sm,Nd掺杂总量2x≥0.15时,电解质达到致密化,说明Sm,Nd共掺杂能显著改善电解质的烧结活性。BCSN系列电解质的电导率明显高于纯BaCeO_3,当Sm,Nd总掺杂量2x=0.15时,其离子电导率最高,650℃时,湿(3%H2O)氢气气氛下的离子电导率为0.032scm-1。650℃时,0.3mm厚Ba Ce0.85Sm0.075Nd0.075O_(3-δ)电解质支撑型单电池的开路电压高达1.09v,且最大功率密度为127 m Wcm-2,明显高于纯BaCeO_3电解质的功率密度。以上结果表明,Sm,Nd共掺杂效应可以显著提高BaCeO_3质子导体电解质电导性能和烧结活性,但深入理解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还需要开展更多细致的工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长安;曾燕伟;尹奇异;邵国泉;张全争;程继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9年01期

2 徐旭东;田长安;尹奇异;程继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发展趋势[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3 魏丽,陈诵英,王琴;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03年02期

4 吴国军;李松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铈基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5 史可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发展趋势[J];硅酸盐学报;2008年11期

6 谭智实;;可使离子导电率提高近1亿倍的超晶格电解质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1期

7 谢富丞;王诚;毛宗强;;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复合电解质材料[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2期

8 杨天让;赵海雷;韩载浩;卢瑶;;硅基磷灰石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3年02期

9 陈增来;超高多孔电解质材料[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1年05期

10 李勇;邵刚勤;段兴龙;王天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晓梅;陈晗;苏文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的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黄建军;万松;王凡;汝丽丽;江石寿;朱耿锋;萧静;;磷灰石型硅酸镧电解质材料合成及其涂层制备[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3 梁营;王世忠;吴玲丽;;镓酸镧基电解质的电导特性及其对相应电极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4 张跃兴;胡琳娜;彭会芬;郭振华;;新型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5 刘晓梅;梁路光;陈晗;姜向前;苏文辉;;稀土氧化物中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6 刘荣辉;马文会;王华;杨斌;戴永年;;LaGaO_3基电解质材料的合成及其与新型电极材料的相容性能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景翠;项礼;张秀荣;;溶胶-凝胶法制备Mg掺杂的磷灰石型硅酸镧电解质材料[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韩敏芳;李伯涛;彭苏萍;刘敬;;掺杂ZrO_2基复合电解质材料性能[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张鸿;王申存;李璐君;李志成;;氧化铟-稀土氧化物共掺CeO_2基导电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刘宝亮;用3-5年时间打造中国电池行业的“巨无霸”[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邓小国 记者 傅江平;TBT评议成为应对壁垒有效手段[N];中国质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祥伟;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和电解质材料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彪;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及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刘巍;固态氧离子电解质材料的多维结构制备与性能[D];清华大学;2013年

4 田瑞芬;掺杂氧化铈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尹广超;磷灰石结构硅/锗酸镧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彬;氧化铈基和磷灰石型硅酸镧基电解质材料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钱婧;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层电解质的脉冲激光制备及电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毕海林;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e_(0.9)Gd_(0.1)O_(1.95)复合碱土金属氧化物(MgO,SrO)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翟玉玲;掺杂LaGaO_3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徐丹;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eO_2基复合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悦;(SDC/YSZ)_N超晶格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李罗丹;质子型BaCe_(0.8)Sm_xY_(0.2-x)O_(3-δ)基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时哲;含磺酸锂聚酰胺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丽伟;Bi_2O_3/YSZ和Bi_2O_3/YbSZ电解质的合成制备和表征[D];浙江大学;2016年

5 吴国春;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性能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雪;锂空电池复合电解质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7 覃国恒;LaAlO_3基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8 南怡晨;BaCeO_3基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的掺杂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倪艺文;新型氟磷酸盐全固态钠离子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0 李柯慧;复合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的CeO_2基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4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4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