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单晶硅PERC局部背表面场及接触的优化
本文选题:背面钝化 + 局部背表面场(LBSF) ; 参考:《半导体技术》2017年11期
【摘要】: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技术可有效提高电池效率,在常规p型电池的背面增加了钝化层,并形成了局部背表面场(LBSF)结构。介绍了PERC结构电池的工艺流程,分析了背场(BSF)的形成机制,主要研究了PERC的LBSF制备工艺及影响要素。通过采用激光消融后清洗方法改善了背表面形貌,平整的背表面形貌有利于BSF的形成。通过优化烧结条件,电池的填充因子得到改善。讨论了激光开槽图形对开路电压以及填充因子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ERC转换效率绝对值提升了0.9%,达到20.83%,填充因子达到80.7%。
[Abstract]:Passivation emitter and backside battery PERC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ttery, adding a passive layer on the back of the conventional p-type battery, and forming a local back surface field LBSFs struc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PERC structure batter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SF, and mainly studies the LBSF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C.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back was improved by laser ablation and the smooth surface morphology was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BSF. By optimizing the sintering conditions, the filling factor of the battery is improved. The effect of laser grooving pattern on open circuit voltage and filling factor is discusse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lute value of PER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0.9 to 20.83 and the filling factor reached 80.7.
【作者单位】: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5AA050301)
【分类号】:TM91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ayside ,曾如td;非导体材料金属化的方法[J];电子计算机参考资料;1965年12期
2 谢菁琛;李丽波;杨秀春;;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J];电镀与环保;2011年06期
3 Michael Carano ,欧家忠;高厚径比、高可靠性背板的孔制备与金属化[J];印制电路信息;2004年02期
4 王涌泉;董文卫;宋卫兵;王怀文;;一种理想的金属化膜分切设备[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6年08期
5 曾敏;伍智;金大志;杨卫英;李蓉;;陶瓷二次金属化镀镍层厚度的无损检测[J];真空;2006年05期
6 储松潮;锌铝金属化膜氧化腐蚀及其防护[J];电力电容器;2000年02期
7 何晓梅,王卫杰;俄罗斯陶瓷及其金属化技术的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8 张韶华;钟朝位;张树人;管建波;韦方明;;工艺条件对高纯氧化铍陶瓷金属化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8期
9 袁国强;陶瓷-金属化共烧结技术的研究[J];上海航天;1993年06期
10 陆刚;;谈塑料制品金属化工艺的电镀技术[J];金属世界;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才明;席光华;;金属化膜电弱点的测试评估[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高陇桥;;低价位生产特陶材料和经济金属化技术[A];2002年电子陶瓷及其在真空电子行业中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志刚;乔冠军;高积强;王红洁;金志浩;;氧化铝陶瓷的钨金属化研究[A];特种陶瓷及金属封接技术基础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雷波;;金属化瓷壳抗拉强度的探讨[A];特种陶瓷及金属封接技术基础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新明;;准单晶晶枫电池的开发[A];2012·高新技术用石英制品及相关材料应用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裴娟;许炜;陈军;;三苯胺类光敏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袁春晨;陈维琳;王诗铭;刘琳;苏忠民;王恩波;;多酸型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余学功;杨德仁;;铸造单晶硅的生长和缺陷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2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C];2012年
9 李丹阳;高儒昌;;金属化安全膜防爆电容器安全试验方法建议[A];二○○三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卢庆雷;华工太阳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N];广东科技报;2012年
2 记者 雷雨 通讯员 卢庆雷;华工太阳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N];南方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柯嘉;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探索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希锐;晶体管封装用陶瓷金属化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博闻;基于电极断裂行为的金属化膜电容器通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炳渠;多层氧化铝陶瓷金属化工艺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吕霏;层间空气对金属化膜电容器工作特性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振东;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损耗的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覃耀慰;含锡钛类水滑石及其复合氧化物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何梅;PZT压电陶瓷磁控溅射金属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占懿;光学吸收增强和频谱变换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章妙;金属化膜电容器自愈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宇鹏;D-π-A结构染料的合成与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6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79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