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核电站堆内中子通量测量系统指套管碰磨分析
本文选题:核电站 + 堆内中子通量测量系统 ; 参考:《核科学与工程》2017年05期
【摘要】: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主泵惰走试验期间,在对核电站松脱部件和振动监测系统13路加速度通道进行背景噪声例行检查时发现,通过松脱部件和振动监测系统的声音监听设备监测到,安装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堆内中子通量测量系统导向管上通道有"哒哒哒"的异常信号。为找出异常信号源,利用松脱部件监测系统声监测功能对压力容器底部监测到的异常信号进行分析,该信号不是由松脱部件产生的信号。通过听音棒的辅助监听,最后综合分析得出该信号是由堆内中子通量测量系统指套管在管道路径上碰磨引起。该事件的分析与解决,不仅解决了工程建设需要,对核安全局批准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支持依据,而且对通过松脱部件监测系统来开展由于流致振动引起的中子通量测量系统指套管异常振动诊断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Abstract]:During the main pump idle walk test of unit 1 of Fangchenggang Nuclear Power Station, it was found that during the routine background noise inspection of the loose parts of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and the 13 acceleration channels of the vib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By means of the loose parts and the sound monitoring equipment of the vib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the abnormal signals of "da-da" were detected in the channel of the neutron flux measurement system in the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bottom reactor.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bnormal signal source, the acoustic monitoring function of the loose part monitoring syst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bnormal signal at the bottom of the pressure vessel, which is not the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loose part. Through the auxiliary monitoring of the listening r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al is caused by the inner neutron flux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means the casing is rubbed on the pipeline path. The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of the incident not only solved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needs, but also provided the support basis for the NSB to approve the next work. Moreover,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value to diagnose the abnormal vibration of casing through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loose parts to carry out the neutron flux measurement system caused by fluid-induced vib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分类号】:TM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4兆电子伏中子通量分布的测量[J];原子能科学技术;1976年04期
2 成泽君,张义东;脉冲堆辐照腔内绝对中子通量及相对分布测量[J];核动力工程;1992年01期
3 栗再新;黄锦华;;启明星1号装置中子通量能谱与中子平均能量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4 毕勇;唐昌建;岳骞;程建平;康克军;李元景;李金;幸浩洋;杨yN罡;;利用金属钆测量热中子通量的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8期
5 赵翼瑜 ,周国桢 ,何乾明 ,曹师儒;零功率堆物理实验室中子通量在线测量系统[J];核动力工程;1980年04期
6 袁履正 ,刘嗣沛 ,张鹏飞;研究性重水堆中子通量测量[J];核动力工程;1981年04期
7 郭士伦 ,孙盛芬 ,黄国富,刘家富;用玻璃测量反应堆中子通量[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1年01期
8 赵品台 ,成文华 ,李文虎 ,杨大华;用裂变径迹方法刻度氢化锆零功率堆的绝对热中子通量[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2年05期
9 李克明;箔活化法积分中子通量测定中的数据处理[J];核动力工程;1985年04期
10 戴永源;周渭清;章水良;陈生林;;零功率堆中子通量拟合的试验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聪聪;郭江华;聂矗;王柱;;NIF中对SXD的中子辐射防护[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李初;罗小兵;兰礼;刘哠瀚;王强;曾军;;ITER中子通量监测器优化计算[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哠瀚;兰礼;李初;王强;曾军;刘艺琴;罗小兵;;中子通量监测器在ITER装置中的原位中子学计算[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义国;夏普;高永春;朱国盛;郑伍钦;;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束流装置内中子通量密度[A];固体核径迹论文集——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袁国梁;杨青巍;杨进蔚;宋先瑛;李旭;吴华剑;王志强;;ITER聚变中子通量探测器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6 ;与英国MPL的14MeV中子通量比对[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下册)[C];1982年
7 刘臻;;秦山二期反应堆功率分布的测量[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义国;夏普;邹淑芸;张永保;朱国盛;郑伍钦;史永谦;;专用束流装置内中子通量密度测量[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芹;汤晓斌;耿长冉;姚泽恩;;石墨一熔盐零功率堆若干物理参量的模拟[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10 晁博;刘信信;;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棒位测量系统调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晓亮;中子通量及能谱测量中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曹宏睿;ITER中子通量探测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夏普;在东风3号上开展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有效增殖系数和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唐凯;HLSⅡ基于光学的测量系统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王敏;数字核能谱测量系统中滤波与成形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修良;微机化多时空通道中子通量密度数据采集技术开发与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袁超;数字化裂变室宽量程中子通量密度测量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曹健;ADS次临界实验平台“启明星-1号”中子通量密度时空特性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洪越明;超导腔垂直测量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12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1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