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锂电池中锂负极的研究及其保护
本文选题:金属锂 + 界面 ; 参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金属锂负极具有最负的电极电势(-3.045Vv.s.标准氢电极)、金属中的最轻的摩尔质量和理论密度(6.9g/mol,0.534g/cm3),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终极理想负极。在锂硫、锂空和固态电池大的发展背景下,科学家和企业开始重新审视金属锂负极。金属锂本身高的反应活性、不均匀沉积和无限体积膨胀三大缺点,是商业化应用面临的三座大山。许多科学家对此提出许多改性方法。在液态电池中主要可以从复合Li-C电极、包覆锂电极、开发溶剂-锂盐新配方、探索添加剂、涂覆隔膜、设计电极结构、开发合金电极和设计充放电模式八个方面进行。针对金属锂的以上问题,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研究:1)我们设计了一种嵌入不锈钢样品托的平整化的锂电极,并利用此锂电极研究了金属锂沉积-脱出顺序对金属锂负极表面形貌的影响。在锂先脱出后沉积时,苔藓状和枝晶状的锂主要出现在孔洞之中。其中有一些在第二周放电时仍未消失,表明了锂电极表面有"死锂"的形成。锂先在金属锂表面沉积的过程中,在首次充电之后,发现锂以粒状形式在表面沉积,在首周放电之后,相当一部分粒状的锂仍然在表面存在,并且在锂电极表面出现一些孔洞结构。我们认为,枝晶状、粒状和苔藓状的锂的不均匀沉积-脱出和孔结构的出现都与锂电极表面SEI的覆盖致密度和均匀程度以及其成分有关。因此,锂电极表面SEI的覆盖致密程度和均匀性是影响金属锂沉积和脱出以及金属锂循环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2)我们利用SPM设备平台,开发了力曲线和PF-TUNA的方法,进行金属锂表面SEI在循环前后覆盖度和SEI结构的研究。利用力曲线方法,首次表征了锂薄膜表面杨氏模量的大小和分布。通过研究浸泡电解液之后锂薄膜表面SEI的杨氏模量大小、结构和分布,发现在浸泡之后金属锂表面形成了多层的SEI保护层。且高杨氏模量与低杨氏模量层交替分布。通过PF-TUNA的方法,首次分析了金属锂负极表面电流的大小和微观分布。并研究了不同充放电态和充放电制度下锂表面形貌和电流分布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锂离子在锂表面沉积-脱出的机制。即在金属锂表面锂离子处于富集状态的时候,无论是锂的沉积还是脱出,对金属锂表面形貌的平整化和SEI的均匀生长都是有利的。为了达到锂表面锂离子浓度相对富集的状态,可以采用小电流充电,大电流放电。这为更好的保护锂负极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3)我们从不同物相前驱体对金属锂处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种在金属锂表面包覆锂缓冲层的方法。气氛处理保护金属、Li2S-P2S5添加剂保护金属锂、LiPON包覆金属锂和Cu3N包覆金属锂。并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获得了保护较好的锂负极。并在锂对称电池、锂铜电池、锂硫电池体系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初步弄清楚了液体电池中,锂的沉积-脱出顺序对金属锂负极的影响,锂表面SEI的结构、分布及其电化学过程中的演化,并通过一些手段改性了金属锂负极,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金属锂在固态电池中的研究提供了 一定的基础。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have developed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metal lithium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 - sulfur , lithium - free and solid - state batteries . The effect of the deposition - release order of lithium on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 metal , the structure , distribution of the lithium surface SEI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of the lithium surface SEI , and the effect of some means on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lithium metal are obtained . The research of the lithium metal lithium in the solid state battery provides a certain basis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枫;金属锂[J];现代化工;1981年05期
2 杨素丽;日本电池用金属锂[J];稀有金属;1988年04期
3 ;金属锂[J];电池;1983年03期
4 杨斌,,戴永年,王达健;金属锂的制备及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5 汪家铭;金属锂开发应用蕴含商机[J];应用科技;1999年11期
6 吴梅芬;温兆银;刘宇;;四氢呋喃预处理对吡咯修饰金属锂电极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7 金哲男;郑贵山;张福顺;李席孟;;熔盐萃取法深度除去金属锂中钠和钾的热力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8 刘雯;郭瑞;解晶莹;;金属锂负极改性研究现状[J];电源技术;2012年08期
9 许文;金属锂带的加工工艺[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丁飞;张晶;杨凯;王磊;易炜;刘兴江;;金属锂电极在KOH碱性溶液中的腐蚀研究(Ⅰ)[J];电源技术;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桑林;丁飞;刘兴江;杨凯;张晶;;零腐蚀的水溶液体系金属锂电池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狄跃忠;董维维;武小雷;王紫千;冯乃祥;;硅铁真空热还原提取锂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狄跃忠;董维维;武小雷;王紫千;冯乃祥;;硅铁真空热还原提取锂的实验研究(英文)[A];真空技术与表面工程——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学林;温兆银;朱修剑;;全固态可充锂电池锂负极动态电沉积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朱峡;金属锂蕴含巨大市场潜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吴峰;金属锂提取技术获新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3 冷月;金属锂提取工艺优化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新疆昊鑫锂盐开发有限公司 孙建疆;真空热还原法生产 金属锂工业化探究[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白桦;天齐锂业 首季收入增长28.94%[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记者 漆小均;天齐锂业产能逐步释放 一季度增收近三成[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古月;用空气发电[N];电脑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我科学家“电位穿越”发明新型水锂电[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文俊;金属锂电池中锂负极的研究及其保护[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丁飞;高比能量二次锂电池中金属锂负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崇;三维网状金属锂及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狄跃忠;真空金属热还原制取金属锂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智群;真空热还原提取金属锂的新工艺[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2 樊粉霞;真空铁热还原制备金属锂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崇;锂二次电池泡沫金属锂负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逯霞;工业级金属锂净化设备的热平衡计算[D];新疆大学;2012年
5 狄晓亮;2000安培电解槽制取金属锂优化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05年
6 孙建;富集金属锂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其富集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4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1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