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塔接地条件下OPGW地线取能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架空输电线路 + 在线供电 ; 参考:《高压电器》2017年11期
【摘要】:地线取能是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较为理想的供电方式,为此,文中针对典型架空输电线路逐塔接地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取能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架空输电线路地线的电磁感应原理,笔者分析了逐塔接地条件下OPGW取能的可行性,提出了取能原理示意图和取能负载接线示意图,并以某单回线路为例,应用EMTP-ATP程序计算了取能负载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同时对负载阻抗取值、导线换位、杆塔接地电阻以及档距对这些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在合适的相电流条件下,合理选择取能负载取值可以获得较大的取能功率。最后,设计了一个取能装置并在线路上进行了实测,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
[Abstract]:Ground line energy acquisition is an ideal power supply mode for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Therefore,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OPGW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which is grounded tower by tower of typical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rinciple of ground wire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the feasibility of OPGW energy acquis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ower grounding is analyzed,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energy acquisition principle and the wiring diagram of energy acquisition load are put forward, and a single circuit lin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EMTP-ATP progra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voltage, current and power of the load, and the effects of load impedance, wire transposition, tower grounding resistance and distance on these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uitable phase current condition, a large energy extraction power can be obtained by reasonably selecting the value of the energy load. Finally, an energy acquisition device is designed and measured on the circuit, which verifies the above conclusions.
【作者单位】: 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邵阳学院多电源地区电网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四川电网科技项目(521997135062)~~
【分类号】:TM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清美;;OPGW允许的最高温度[J];电力系统通信;2006年09期
2 山崎武;;OPGW用履链滑车的开发[J];电力建设;1988年12期
3 郭良藩;;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架设和安装[J];电力建设;1989年02期
4 黄彦浩,樊亚东;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及其新发展[J];华北电力技术;2002年10期
5 张强;黄俊华;;常规结构耐雷OPGW[J];电力系统通信;2006年09期
6 张新林;;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应用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电线电缆;2008年05期
7 黄琦;;220kV坪廊线加固工程OPGW选型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10期
8 廖敏;肖承楷;;OPGW工程建设中的注意事项[J];电工技术;2011年07期
9 缪晶晶;徐志磊;冒新国;刘丽君;谢书鸿;刘蕊;;OPGW接地方式研究及分段绝缘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通信;2012年01期
10 谢书鸿;栗鸣;贾小铁;徐拥军;何仓平;陈皓;;用于-55℃超低温的超低损耗OPGW的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力彦;;OPGW系统不同接地方式下雷击性能的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冯学斌;安慧荣;;OPGW蠕变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分析[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陈豪;;关于OPGW光缆在屏南县上培水电站接入系统工程中的应用[A];福建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4 ;超低损耗、超低温度、超长站距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12B1(ULL)+20B1-108[137.4;54.5])[A];电力行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成果汇编(2012)[C];2013年
5 李久程;葛捷;宁娜;;基于BOTDA的OPGW运行状态监测[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6 李久程;葛捷;宁娜;;基于BOTDA的OPGW运行状态监测[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7 刘国中;;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架空敷设技术[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洪波;邹军;袁建生;马信山;;复合光缆地线(OPGW)设计选型中的最大短路电流计算[A];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CTEE'2001)论文集[C];2001年
9 李少龙;张孝祖;胡昌斌;;架空输电线路异物清除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10 朱宽军;张国威;付东杰;王景朝;;中国架空输电线路舞动防治技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孟应平;500千伏江城线完成OPGW检测[N];华中电力报;2008年
2 林峰;中天OPGW连续中标750千伏项目[N];中国电力报;2007年
3 徐搏 黄建威 记者 张茁;化解城市“空间之争”[N];吉林日报;2011年
4 张明明 记者 寇勇;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新技术问世[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志;考虑OPGW线影响的输电线路短路电流相分量计算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朱敏;OPGW的热性能及温度监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李国翊;架空输电线单相接地电流在OPGW沿线分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4 龚泽;基于OPGW的输电线路雷击定位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殷伟斌;雷电对高压输电线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危害的分析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云鹏;复杂结构输电线路接地短路及OPGW电流计算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云;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雷击及其试验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吕琛;OPGW覆冰状态间接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白杰;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监测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马玮杰;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20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2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