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冲击下大功率COB-LED金线可靠性研究
本文选题:COB-LED + 温度冲击 ; 参考:《江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原油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节能减排的呼声下,具备节能、环保、长寿命等优势的LED在人类照明史上赢得了第四代照明光源的称号。目前,大功率集成COB(Chip on board)封装的LED具有功率大、光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COB封装的LED由于集成多颗芯片,且互连金线比较复杂,在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影响因素,比如散热不足、湿度、冲击等,这将严重影响其可靠性。在LED的可靠性研究中,对金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颗芯片的LED上,而对于COB封装的LED,尤其是其金线排布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针对COB封装LED在温度冲击载荷下金线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和仿真分析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两组用于温度冲击实验的大功率COB-LED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常温实验和温度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热电偶测得点亮后温度稳定的样品Tc点为58℃,推算出结温为85℃,验证了选取热沉的合理性;温度冲击实验,修正了热电偶引起的误差,推算出样品结温为133.7℃(高温箱)和8.3℃(低温箱)。温度冲击和电流复合加载下的样品S1和S2的光通量在前十次出现较大的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平缓,正向电压出现上升趋势;温度冲击单独加载下的样品S3、S4、S5的光通量和正向电压几乎无变化;而样品S1出现金线的断裂失效发生在第二焊点与金线结合处的颈部,样品S4因第二焊点根部的虚焊引起部分死灯的现象。本文应用ANSYS Workbench对大功率集成白光COB-LED进行稳态、瞬态热分析以及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其热分布、温度变化以及金线的塑性应变和应力状况;将金线排布分为三类(Z系列、B系列和W系列),并分别建立金线模型。结果显示:温度冲击-电流复合加载下以及温度冲击单独加载下的金线等效塑性应变最大的是B系列,其次是Z系列,最小的是W系列。B系列金线在高温-电流复合加载下的等效塑性应变发生在第一焊点,最大能够达到2%,最容易发生疲劳失效。低温-电流复合作用下总变形最大值发生在透镜边缘和无芯片处,合理布局芯片可以改善金线的受力状态,提高金线可靠性;温度冲击对未通电流的样品影响较小;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实验样品S1的失效是由于B系列金线失效引起的,而样品S4因第二焊点的虚焊引起。基于对金线可靠性的分析,提出了金线排布方式的优化方案,即适当延长金线长度,减小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的高度差,可以减小金线所受到的应力和塑性应变,另外,尽量避免径向焊接的金线排布,改为周向分布,进而这些改进可以提高COB-LED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研究了大功率COB-LED温度冲击下金线的可靠性,分析了实验前后的光、色、电参数变化,验证了试验中失效样品的金线断裂情况,研究了不同排布下的金线的应力和应变,并提出了提高金线可靠性的技术参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decline of global crude oil resources and the demand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 LEDs with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ong life have won the title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illumination source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illumination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old wire ,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maximum of the B - series gold wir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 current composite loading occurs at the edge of the lens and no chip .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23.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凯;宋庆军;王美霞;孔强强;;LED照明产品光效现状分析[J];中国照明电器;2016年11期
2 高小平;莫松亭;刘学明;;OLED FMM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简析[J];电子世界;2016年16期
3 吴朝晖;程浩;章军;罗素扑;陈明祥;;大功率LED封装基板技术与发展现状[J];半导体光电;2016年01期
4 邹水平;吴柏禧;万珍平;唐洪亮;汤勇;;电-热应力对GaN基白光LED可靠性的影响[J];发光学报;2016年01期
5 ;OLED——新一代大型显示发光材料和技术[J];中国材料进展;2015年10期
6 吕溉之;卢军;韦春;;LED光源优势及其在汽车灯具的应用前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年18期
7 刘承;;浅谈LED照明在我国发展及其应用[J];通讯世界;2015年17期
8 刘杰;;机械零件疲劳对比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J];山西科技;2015年04期
9 王琪;;LED电气特性测试仪设计与实现[J];微处理机;2015年03期
10 沈承鹏;;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之车[J];中国科技奖励;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照辉;大功率LED封装和硅通孔三维封装工艺及可靠性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殷录桥;大功率LED先进封装技术及可靠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聪慧;基于发光二极管的汽车前照灯散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芳;基于ANSYS模拟对功率型LED封装中散热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陈润;大功率LED及圆片级封装产品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刘传军;粘弹性材料复合梁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D];东北大学;2011年
5 杨江辉;热湿对LED模块可靠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明刚;GaN基垂直结构LED电镀铜衬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周跃平;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寿命测试与可靠性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8 郝海涛;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8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85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