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本文选题:新能源电力系统 + 控制 ; 参考:《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年12期
【摘要】:新能源电力的规模化开发以及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当前能源革命的主题.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力比例持续增加,但受限于化石能源占主导的电源结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处于混合能源时代.强随机波动性、间歇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得规模化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弃风弃光现象十分突出.深入认知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的基本特性,着重解决其控制与优化难题,是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本文围绕电源效应、电网响应、负荷响应,着重从电网友好型发电控制、基于多源互补的火力发电弹性控制、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消纳的电网调度控制、需求侧资源特性与主动适应控制以及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控制5个方面阐述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局部与全局控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Abstract]: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the clea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energy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current energy revolution. At present, the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and power in China continues to increase, but limited by the fossil energy dominated power supply structure, China will be in the era of mixed energy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uture. Due to strong random volatility, intermittent and uncertainty, the problem of large-scale new energy consump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phenomenon of abandoned wind and light is very prominent in China. It is the basic premise to realize the saf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new energy power system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supply side, the power grid side and the load side,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ts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power supply effect, grid response and load response, focusing on grid friendly generation control, flexible control based on multi-source complementary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and power grid dispatching control which adapts to high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power consumption.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local and global control of new energy power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five aspects: demand sid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and active adaptive control and microgrid control based on distributed energy.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215203)资助~~
【分类号】:TM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茹;董淑芳;;探讨中国新能源问题[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4期
2 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汽车工程师;2010年07期
3 胡其颖;;解读德国“国家电动交通工具发展计划”以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借鉴[J];可再生能源;2010年05期
4 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北京汽车;2010年05期
5 姚占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2期
6 郭琨q;;关于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年19期
7 高菊珍;;关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思考[J];上海汽车;2011年12期
8 马春梅;;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J];学术交流;2011年12期
9 魏云逸;李维刚;;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6期
10 倪天鹿;;浅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赵飞;;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以中国武汉和美国加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建;;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信国;杨春巍;刘建生;;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朱征洪;任广耀;;科技传播创新的概念要清晰准确——以“新能源汽车”为例[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志洪;;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玉盟;赵瑞广;张文;;济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罗党;张敬;;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的河南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石红波;许玉平;;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红波;;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创造低碳城市[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基于GM(2,1)复合模型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斐;基于集聚度的榆林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肖天奇;基于在线算法的新能源汽车赁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郑乐怡;XHDZ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差异化战略专案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5 党相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陆炜;杭州地调新能源运营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王灿;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规划评价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王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谭倩;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驱动力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崔天宇;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2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