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一种便携式温差发电炉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1 20:03

  本文选题:热电效应 + 功率负载特性 ; 参考:《科学通报》2017年11期


【摘要】:为解决极端条件下的供电问题,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温差发电炉,实验研究了其功率负载特性.温差发电炉可燃用干树枝等生物质,总质量为2.5 kg,折叠后尺寸为0.25 m×0.2 m×0.044 m.实验发现,设计的便携式温差发电炉在自供电散热后,当外部负载介于50~70?时,可对外提供2.45 W的电能;经过稳压模块转换成5 V后,当外部负载为12?时,可对外提供2.06 W的电能,系统的热电转换效率约为2.1%.此外,实验揭示了热管理在温差发电技术中的关键作用,即零耗电的热端设计、热端温度控制、热容匹配和冷端散热耗电负荷是实现净对外供电的核心参数.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商业化销售的便携式温差发电炉,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wer supply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a portable thermoelectric furnace was designed and its power load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biomass, such as dry branches, which can be burn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lectric furnace, has a total mass of 2.5kg and a folding size of 0.25m 脳 0.2m 脳 0.044 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portable thermoelectric furnace after self-supply heat dissipation, when the external load is between 50 ~ 70? It can provide 2.45W of electrical energy when the external load is 12V. After the voltage stabilizer module is converted to 5V, the external load is 12V? Th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s about 2.1. In addition, the key role of thermal management in thermoelectricity generation technology is revealed, that is, the design of zero power consumption,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t the hot end, the matching of heat capacity and the cooling load at the cold end are the core parameters to realize the net external power supply. Finally, the commercial portable thermoelectric furnace is compared, analyzed and discussed.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6145,51476146)资助
【分类号】:TM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晏维;邱国跃;袁旭峰;;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应用及研究综述[J];电源技术;2016年08期

2 王春燕;厉彦忠;郑江;谭宏博;;基于LNG与汽车尾气大温差下的温差发电研究[J];电源技术;2016年01期

3 鲍亮亮;韩永辉;张永忠;孟庆森;;温差发电技术及工业余热温差发电系统设计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年02期

4 马洪奎;高庆;;一种温差发电模块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电源技术;2013年04期

5 赵建云;朱冬生;周泽广;王长宏;陈宏;;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J];电源技术;2010年03期

6 徐立珍;李彦;杨知;陈昌和;;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磊;漆波;陈金友;;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师;2017年07期

2 文春明;文国富;覃晓;王丽佳;赵玉鲜;蒋铁影;段文华;;一种自供能温差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年06期

3 杨锐;沈喜洲;刘闯;沈陟;方柳亚;;十六烷相变温度可调性及减少熔化时间的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4 刘长武;周建;吴鑫煜;辛晓雨;;室外多功能自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刘士瑞;毕冬梅;郑芳忠;柳善建;;基于半导体的烟气余热回收发电模拟系统试验[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年05期

6 叶晓;;“电磁感应”一节拓展教学的开发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年09期

7 李国能;朱凌云;郑友取;徐志华;;一种便携式温差发电炉的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2017年11期

8 张峻峰;杨燕翔;王军;孙章;白波;;基于CCM交错并联Boost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7年03期

9 林涛;韩凤琴;王长宏;;热电转化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新能源进展;2017年01期

10 许昊煜;;多级热源利用型温差发电系统的流场与温度场优化设计[J];分布式能源;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海桥;仇荣赓;舒歌群;田华;李团兵;张承宇;;柴油机变工况余热回收TEG-ORC联合系统的性能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年09期

2 林涛;王长宏;吕琪铭;邹大枢;陈向武;;半导体温差电系统的性能分析及散热外场研究[J];电源技术;2014年08期

3 杜青;张寓皓;于书海;;接触压力对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1期

4 赵新兵;;热电材料与温差发电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13年03期

5 吴郅俊;廖承菌;廖华;杨培志;张跃;;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应用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陈海平;王忠平;石志云;吴胜利;;火电厂排烟余热用于温差发电的实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2年02期

7 全睿;全书海;黄亮;邓亚东;唐新峰;;汽车尾气余热热电转换装置设计与初期试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梁高卫;周孑民;黄学章;张韬;徐冰;;串联连接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解析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郑艳丽;张卫华;杨梦春;;热电半导体发电器和致冷器的应用前景[J];铜业工程;2010年04期

10 张韬;周孑民;黄学章;梁高卫;徐冰;;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匹配负载的热电耦合分析[J];电源技术;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1961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61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