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研究
本文选题:配电网 + 线损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能源的日益枯竭,使得节能减损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实现电能的精细化管理,节约能耗的同时保证电能质量,成为电力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智能电网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但在实际运行中,因为电力网络的日趋复杂化,线路损耗、谐波污染以及故障排查困难等现象,给供电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能源的虚耗和社会财富的流失。因此,结合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技术,探讨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电网的供电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现电能精细化管理、节能降损、精准定位谐波及故障源的目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探讨了线损的组成及产生原因,对各种不同类型线路及设备的等值阻抗和等值电路求解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几种常用的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其次,结合对线损的理论分析,将其引入对网络故障问题的判断,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线损异常的评估策略。再次,对配电网谐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谐波的产生原因及谐波情况下电压、电流的畸变情况。介绍了谐波对电力网络的危害,同时,利用Matlab仿真,模拟了非线性负载产生谐波的情况,并分析了各次谐波含量,给出了谐波治理的方案。最后,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利用MCGS组态软件,建立了供配电单元智能监测系统。系统可以对各支路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电能的精细化管理,灵活的量测体系,可满足各种不同单位的需求。本文详细讨论了供配电单元的电力智能管理,研究不仅实现了线路损耗的精细化管理,而且将线损分析引入了对故障的判断处理,给出了线损异常评估策略,同时实现了谐波源的精准定位。用电智能监测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单位电能的精细化管理,节约了能源,同时提高了单位经济收益。对于各级电力管理单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pletion of energy sourc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los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t pres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mart grid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meticulous management of electric energy, to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wer. However,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power network, line loss, harmonic pollution and trouble in troubleshooting, it has brought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power supply department, and also led to the waste of energy and the loss of social wealth.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the advanced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energy saving and the power supply safety of the power gri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energy management, energy saving and loss reduction, accurate location of harmonics and fault sources,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composition and causes of line los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equivalent impedance and equivalent circuit solving methods of various kinds of lines and equipments are deeply analyzed, and several comm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of line loss are discussed.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line loss, i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judgment of network fault problem, and the detailed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of line loss anomaly is given. Thirdly, the harmonic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alyzed deeply, and the cause of harmonic generation and the distortion of voltage and current under harmonic condition are discussed. The harm of harmonic to power network is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harmonic generation of nonlinear load is simulated by Matlab, and the harmonic content of each order is analyzed, and the scheme of harmonic treatment is given. Finally, th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uni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CGS configuration software. The system can monitor the running status of each branch in real time, realize the fine management of electric energy, flexibl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various units. In this paper,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unit i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not only realizes the fine management of line loss, but also introduces line loss analysis into the judgment of fault, and gives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of line loss anoma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harmonic source is realize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realizes the fine management of the unit electric energy, saves energy and improves the unit economic income at the same time. For all levels of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unit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73;TM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红叶;熊峰;胡小梅;李力生;;石化装置智能监测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4期
2 林萍;;高速公路首创防雷远程智能监测系统[J];湖南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3 鄢泰宁,龚元明,姚爱国,吴翔;钻探微机智能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长江水利教育;1997年04期
4 崔俊琦;王强;陈伟强;赵亮;;油液智能监测系统[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8年03期
5 王秋石;曾鹏;尚志军;;第三十一讲:基于物联网的输电线路智能监测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2年01期
6 赵永军;;故障诊断在电液转辙机智能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6期
7 李屹;张慧慧;郑刚;;电梯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09年08期
8 李文华,刘健鹏,周希德;电动及混合汽车运行参数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的研制[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12期
9 陈旭,张昭秦;蓄电池温度智能监测系统设计[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4年03期
10 张建宇,冯玉昌,马凌雁,赵冬冬;基于单片机阻垢特性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海龙;张春华;赵军卯;;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疲劳智能监测系统研究[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赵伍民;常燕飞;王朝晖;;音频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6全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论文集(1)[C];2006年
3 李庶林;桑玉发;;竖井围岩稳定性声发射智能监测系统[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4 陈亚军;黄相农;;苏州新客站多种能耗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方升;;浅谈谐波对电网的危害及防治[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常运;;电力网谐波污染及其治理[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轲;郑华敏;许思维;;浅析工厂谐波的产生原理及治理办法[A];2011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文集[C];2011年
8 王萍;;青岛电网电力用户谐波污染分析与改善对策[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训新;;从控制谐波污染入手 发展绿色节能环保电网[A];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2012年
10 李繁;黄光周;刘雄英;;基于虚拟仪器的质谱仪智能监测系统设计[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陈嘉 陆海;广东省际市县推广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2 葛秋芳;洪水智能监测系统,旱季时会自己“储粮”[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本报特约撰稿 汪军 胡宇芬 本报记者 王旭辉;富阳供电治理谐波有实效[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河南 郜振国;电子谐波的产生原因及其抑制方法[N];电子报;2007年
5 黄延;谐波对双拉行业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的影响及消除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6年
6 记者 胡兴良;降线损 大目标直指扭亏[N];西南电力报;2003年
7 余继东;狠抓关键 降低线损 实现公司扭亏增盈[N];西南电力报;2003年
8 杨通益;贵阳供电线损“四分”管理助减排[N];中国电力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金富怀;山区农村电网线损呈增长趋势控制和降低线损成为迫切工作[N];中国电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肃;基于多Agent的突发事件信息智能监测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李卫艳;大核间距分子谐波的极化特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玉璐;一种超快射频谐波偏转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华回春;干扰性负荷谐波责任定量评估的理论与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莎;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测系统开发[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兴;数控机床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16年
3 黄明海;焊接质量无损检测智能监测系统规划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磊;农业耕种智能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安徽大学;2017年
5 许辉育;温室大棚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集美大学;2017年
6 王文娅;公交车行驶平稳性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黄静;计量用水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8 肖诗轶;结构健康智能监测系统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徐延峰;基于因特摩技术的煤矿自燃发火、瓦斯在线智能监测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建利;水质远程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96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96580.html